一
故乡,是一个永远的话题。
如同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一样。
如果说成年以后的情感关系绝大多数来自幼年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那么,故乡这片土地,则承载着幼年及童年时期的更多记忆,而这份记忆里,更多的是欢乐。
记忆里下河捉鱼,菜园里摘西红柿,葡萄园里偷葡萄,夏天偷着下河洗澡被妈妈捉回家。过年把鞭炮一个个拆开了放炮,每年腊月二十七热闹的年集……
二
第一次离开故乡,是高中毕业外出求学。那会儿青春年少,没有过多的情感依赖。
因为从小没出过门,特别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那会儿的心情是:哇,终于要离开了。
几年后读到余华先生的《十七岁出门远行》,瞬间想起了当时的那种感觉。
家乡在山东一个小县城,人们淳朴善良,性格多固执保守,偶尔闪着几丝睿智和狡谐。求学的那几年,南方城市的精神和活力给予了我很大的滋养,情感上超过了对家乡的依赖。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工作了四年,然后去了天津,从此定居。距离远了,回去的次数也日渐稀少。
有一阵,父母在天津帮忙带孩子。
父母在的地方就是故乡。
孩子稍大一些,父母就回去了。
于是,逢年过节便要回来。喝几口故乡的水,吃几口故乡的饭。与三五同学小聚,聊聊过往,聊聊现在。
三
昨天赶到家时已是黄昏时分,母亲在楼上准备年夜饭,父亲下楼迎接我们。
看得出来,如同大多数父母一样,孩子回家过年,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没有之一。父亲帮着把年货卸完,一边念叨着买这么多东西,一边忙不迭地放了一挂鞭炮。好像用鞭炮的噼里啪啦声化作欢迎我们回家的掌声。
往年的年夜饭,都是我张罗,父母也乐得其所。今年我回来的晚,母亲准备的年夜饭。父亲拿了一瓶酒出来:这是中秋节时候咱俩没喝完的半瓶,过年咱俩把它喝了。我少来一点,你满上。一年了,你也挺辛苦的。
父亲因为血压高,基本已经不沾酒。中秋节我带回家两瓶酒,喝了半瓶,剩下的半瓶一直留到现在。
父亲坐在上位,母亲在旁边偏坐着。看着春晚,听着他和母亲说着近期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我静静地听着,不时插上两句做一个回应。
脑海里浮现出有一次年夜饭,跟父亲几句话不合,饭也没吃完,就摔门而去。想一想,已经过去十多年了。
四
儿子提前一周回了老家,帮爷爷和奶奶早就扫齐了“五福”。我到家的当晚,五分钟不到,帮着我也集齐了“五福”。我欣喜地看着小家伙忙忙碌碌的样子。
在儿子的帮助下,爷爷奶奶学会了微信支付,我给父亲母亲在微信上发了过年红包。母亲说不会用,儿子说奶奶我教你,并把密码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放进手机壳里。
做完这些事情,儿子又开始抱着手机玩游戏了。
小家伙今年本命年,十二岁,长大了。
五
今天是大年初一。
早上五点半,小区里鞭炮声陆续响起,这是故乡的人开始准备煮饺子拜年了。
往年我都会再睡一会儿,今年我选择了起床,陪父母吃了年初一的饺子。
我说:妈,饺子里香油你放少了,不是太香,明年多放点。
母亲应着说:好的,我就觉得今年的饺子好像放油少了,没把黄酱炒一下,是不太香。
六
李中莹老师说,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便是世间最大的爱。
我们经由父母来到世间,便具备了作为一个人的圆满具足。剩下的事情,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拼搏去创造。
有生命,凡事就有了实现的种种可能。
我们能降临人家,就承载着父母全部的爱。所以不要轻易说父母不够爱我们。
世上有一种爱不求回报、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就是父母给予我们的爱。
这是人生前行路上最大的满足。
这是人生前行路上最大的动力。
七
艾青有句诗: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噙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是的,无论多远,我的根都在这片土地上。
是的,无论多远,父母都是永远的故乡。
2019年2月5日(正月初一)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