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下公司还没有出名之前,有一回松下幸之助在几百名中小企业家面前做演讲,他分享了后来著名的“水库式经营”。
没有建造水库的河流,如遭逢大雨,很容易就会引发洪涝灾害,而连续的干旱,也会让河水枯竭,河道断流。而在河道上修建水库蓄水,不管天气怎么变化,都可以使河流的水量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企业经营也是一样,生意好的时候要为将来不好的时候未雨绸缪,为企业经营准备好过冬的粮食。
但是当时台下的企业家们,却并不太认可松下的话,他们在台下纷纷发起了牢骚:“说什么呢?正因为没有余裕,所以大家才每天挥汗如雨,恶战苦斗。如果有余裕,谁愿意如此辛苦呢?我们想听的是怎么样才能建水库,而你现在只是强调建水库的重要性,有什么用呢?”
松下幸之助当时在场也是非常尴尬,他自言自语地说:“那方法我也不知道,尽管不知道,但必须要建水库,你必须得这么想。”
水库要怎么建,没有人知道,每一天河流都不一样,水库建在哪,怎么建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比如在河流落差高的地方适合建水库,比如在河流水量比较大的峡谷地带可以建水库。
今年2月份,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华杉老师分析了华为的任正非的一段话:“华为永远是冬天,但我们今天有一件过冬的棉袄,账上有60多亿现金,够我们发两年工资。”60亿现金储备,就是华为的水库,但是华为的水库仅仅只有这一个吗?不是的。
随着美国限制芯片企业向华为供应芯片,大家都以为华为将会立即受到巨大的打击时,却突然爆出了一则新闻,说华为的芯片储备足够他用两年,华为尚且还有两年的时间去解决他们的芯片问题。知道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华为不仅仅是为冬天准备了2年的食物,还为冬天准备了两年的柴火,这才是真正的充足的准备啊。
“我不知道……但你必须得这么想!”
我不知道我的机会在哪里,但是我必须要去想,什么是有可能能够让我成功的。
我不知道企业变革的出路在哪里,但是我必须想,有哪些路是可以去走一下试一下的。
如果我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去不去做,当洪水来临的时候,我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洪水把我种的庄稼冲走,把我建的房子冲走,甚至把我也一起卷入洪水之中。比如在这一次的疫情当中,很多人的信用卡就还不起了,很多人的小店就关门了,很多的企业也倒闭了。却肯定也会有很多人趁势崛起了。但疫情彻底结束的时,那些在洪水之中依然活下来的人们,将迎来报复式消费的红利。
什么叫做红利?所谓红利,就是短暂的供需失衡,你的田被水冲走了,没了田,没了粮,我的田还好好地,要粮的都来找我了,这就是红利。等不到春天的人,注定与红利无缘。
每一次灾难的出现,其实也是一次财富进行重新分配的时候,财富是充满智慧的,他们永远都只喜欢和聪明的人在一起。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命运捉弄我们,也不是财富背弃我们,而是我们自己不思进取,放弃了自己掌握名誉,放弃了财富。
天天暴雨怎么办?天天干旱怎么办?我们永远都要抱有“必定成功”的信念,但是同时做好最坏打算的计划,然后抱着必胜的心去行动。这就是斯德哥尔摩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