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期待的节日其中包括端午节。每年农历的四月底,母亲们就张罗着赶集置办过节用的材料,这集去买糯米,那集去买粽叶,还有鸡蛋,红糖,五色绣花线等等。孩子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毕竟,大人们的忙碌,大部分是为了孩子们。
初一的早晨太阳还没出来,母亲拿出搓好了的五色丝线,逐个给孩子们拴在手脖上,取意为拴住了,希望孩子们健健康康的,长命百岁。忘记了要过多久,母亲会用剪刀把丝线铰断,然后扔在一个什么地方,那时候年纪小,就知道贪玩,具体怎么弄都没注意,有时母亲们太忙就顾不得铰开五色丝线了,孩子们也觉得带着好看就一直带着,直到有一天,五色丝线不知什么时候丢了。
日照的粽子不是用细长的竹叶或者芦叶包的,江南那纤秀精致的风格不适合粗犷的山东大汉,我们这里是用“波罗”叶子包的,样子有点像荷叶,也像手掌,很好看,散发出悠悠的清香。
于是我搜了一下,原来还有这么多好处啊
我们用了多少年的“波罗”叶原来叫槲叶,高大上的名字啊。
(以上是百度图片)
五月初四的上午,母亲把洗刷干净的粽叶整整齐齐的码在一个灰黑色的泥瓦盆里,糯米淘洗干净,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准备一把大枣。再从草垛里拽出一捆稻草,抽出一小把,剪刀剪去两头,涮涮整齐了,放水里泡的柔软了当作绳子用。吃过午饭,母亲们就开始包粽子了。粽叶托在左手里一片片叠好,右手从米盆里捞出白白的糯米放进左手叠好的粽叶里,四边往里包起,包成一个长方形的粽子,这叫一盖。这时候会有稍微大一点的孩子过来帮忙,接过母亲手中包好的粽子,规规矩矩的拿好,不能拿散了,母亲再包上一盖,这样两盖扣在一起,用稻草两头扎紧,方言叫一“qun”子。我想大概是一捆的谐音吧。母亲的手掌好大啊,一qun粽子像一块砖头。
我在百度搜了日照粽子,结果笑得我肚子痛^_^~网友的吐槽那真叫有才啊哈哈…
粽子包好以后就要上锅起火了。父亲早已劈下了煮粽子用的柴,整齐的码在锅灶一边。煮粽子要用大火,煮足够长的时间,这样粽子才好吃。母亲点上火,再把一小盆鸡蛋洗净放在灶台上。开锅后约两个小时,母亲会停一会火,等锅里不再冒泡了,轻轻的把粽子们上下翻一遍,再续一些水,然后把鸡蛋摆在粽子空隙里,盖上锅盖用小火继续煮。水煮沸了,母亲停了火,要捂一夜呢。
老人们说,从前包粽子用的是黍子米,也就是黄米,煮熟了又香又粘。我没见过黍子,我们这个地方不种黍子,大概是土壤不合适吧。我曾经包过黄米粽子,硬硬的很粗糙的感觉,不是老人说的那么好吃。或许是品种的问题吧?后来我只用糯米了。
平常赖床的孩子今天都起得好早,变得很勤快,洗刷的清清爽爽的在桌前规规矩矩坐着,亮晶晶的小眼睛盛着期待,等待着母亲把香香的粽子端上桌。
母亲把粽子从锅里捞出来,控干水,鸡蛋每人一个,端上桌,变魔术似的拿出一个盛着红糖的瓶子,到了小碗里,再到上些开水,孩子们各人剥开自己的那份粽子,蘸上点红糖水,满口都是香甜的味道。鸡蛋是舍不得吃的,揣进口袋里,过一会摸摸,再过一会再摸摸,小伙伴们互相显摆显摆,大孩子心眼多,出个主意撞鸡蛋,谁的碎了归对方。结果摸了一天不舍得吃的鸡蛋都叫大孩子赢去了。
现在端午节到来的时候还是要包粽子的,只是为了吃个稀罕罢了,许多的内容都删除了,如今的孩子舌头刁的很,剥开的粽子放在面前逼着吃,也就吃一口两口的,包粽子的人哪里还有积极性呢?更不用说五色丝线艾草啥的啦。
患糖尿病的朋友吃粽子要注意搭配其他食物,因为糯米的生糖指数是很高的,一定要适量的吃。或者搭配绿豆,红豆,豌豆,花生等升糖指数低的杂粮与糯米混合着包,吃的时候不要加糖!不要加糖!最好配着新鲜蔬菜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