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关于当下很多现象的分析,其中关于创业的部分极具现实意义。
创业市场非常火热,大量的vc成立,是个人都成为了投资人,都希望投资出一个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等,一边是实体的不景气,一边是创业氛围的浓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逻辑其实是相同的,实体越不好,资金就越挤入具备想像力的行业中。
这个逻辑其实暗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阳谋,就是政府鼓励和希望市场上的钱都尽可能尽快的被消耗掉,这是一场消灭钱的运动,我们可以理解成是金融去产能过剩的逻辑。
这让我想到了移动智能一切的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和连接方式,甚至给我们一些错觉:只要互联,可以不劳而获。现实真得会如此吗?
想起了一个防震螺丝钉的工匠案例,高铁使用的这个小部件关乎安危,目前只有日本的一家工厂可以生产,经验证,几十年都不会有任何松动,并且可以经历环境的考验。
少有人走的路在哪里呢?这可能是最需要反向思考的问题,而不是涌向“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