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院长讲到“不配得感”,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不配得到父母的爱”
1、 缺乏安全感:索取安全感(会控制老公、控制孩子来索取安全感)
2、 自卑感:又卑又亢、情绪化
在人际关系中(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各种关系),在成年后,如果你在追求找一个毫不嫌弃的接纳你的爱人,那么你寻找的一定不是另一半,而是童年缺失的母婴关系,不配得感源于幼年的匮乏感。
想到自己一直就有这种“不配得感”。从小在指责中长大,家庭条件也不好,妈妈是个裁缝,穿得最多的是妈妈做的衣服,且大多是妈妈给别人做衣服剩下的布拼成的。上班后,自己其实很节省了,但每次花钱还是被妈妈指责,不准跟异性接触,没有话语权。到新生家庭里也很节省,舍不得买贵的,穿好的,没有价值感、配得感,被老公看不起。一直在心里很怨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因此自己在选择对象时,内心自卑,不敢找特别优秀的,觉得自己配不上,老公当时家庭条件比我家差,而结婚后内心是一直瞧不上老公的。自己是个性格懦弱、优柔寡断,在生活中、工作中是个讨好型的人,像极了自己的父亲。当自己做母亲时,一想让自己做一个朋友式的妈妈跟孩子相处,却在孩子面前没做到应有的边界。
在新生家庭里,孩子经常会不尊重我,老公瞧不起我,自己在家觉得特别没有价值感。从小看不起父亲的懦弱,长大却活成父亲的样子。在人际关系中处理得不太好,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看不起那些爱表现、会左右逢源的。现在感觉孩子身上某些不自信的特质也像我。
学习后才知道一个低能量、价值感低的妈妈是养不出高能量,高价值感的孩子的。
院长说,增强自己和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被爱的信念不断得到正强化,就可以有效的解除不配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