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西西到我所在的城市开会,自从毕业各自成家后,我们一年难得见一次面,就约了个饭。
一坐下,她就开始大吐苦水。
西西说,前段时间有个人气爆棚的丧茶你知道吗?我觉得每一种茶都符合我现在的状态。
我的脑海里就蹦出了碌碌无为,浪费生命,升职无望等词。
听她诉完苦,我开始问她。
你喜欢你现在的工作吗?
她摇摇头。
那你有为以后换工作不断充电给自己增值吗?
她又摇摇头。
最后我问,你对现在的工作是积极努力还是仅仅只是应付。
她撇撇嘴不说话。
得,答案不用说我也知道。
西西大学毕业就考上了家乡政府部门的公务员,留在了父母身边,薪水不高但也不低,关键在稳定。每天走路上下班,下午还可以回父母家里蹭饭。在很多人看来,除了安逸,就是安逸。在经济不发达的四五线城市,这样的工作,是很多人排队等着的,这样的生活,是很多人羡慕的。
可是每次见面,就能听到她不同的抱怨内容,要么是不受领导重视晋升之路漫漫,要么就是工作内容太枯燥感觉浪费生命……
然后在我认真听完抱怨,建议她要么换部门要么辞去现在的工作要么考个研继续深造时,她就开始给自己找各种理由。虽然现在的部门没有发展潜力可是事情少呀,虽然工作很枯燥可是离家近呀,钱多事少离家近,我总是得占一样呀…
我无言以对。
人往往就是这样,渴望改变,又害怕改变。不满足于现状又不肯努力,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待在自己的舒适区,觉得全世界都欠自己一个交代。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放弃一些现有的而去做出新的尝试。这些新的尝试、新的选择一定会给人带来新的改变和成就。
高中同学苏岚,跟西西的情况很像,大学毕业后被父母安排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安逸的生活让她觉得自己与世隔绝了一样。苏岚不甘心二十几岁就过上了养老的生活。于是业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继续学习,考过了司法考试,在机会合适的时候,毅然辞职去了深圳,刚开始可能有点辛苦,可是熬过那段艰难的日子后,现在看到她的状态,用那句话形容就是,眼睛里有光。
按部就班的生活常常让我们渐渐习惯安逸,尤其是当你已经习惯了每天上下班的生活,便不知不觉渐渐失去了改变的能力、渐渐安于现状,并且让你忘了那些你曾经很想做的事。安逸是阻碍我们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的最大敌人。成功的人总是知道这一点,并且勇于让自己走出舒适区,勇敢挑战自己的梦想。
走出舒适区,需要基于两个前提
一是发自内心的,自愿的。我们确实需要努力改变生活的很多东西,但它无论如何依然属于自己,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选择权和决定权。而不是一味的人云亦云,强迫自己去不断改变,这样即使获得一些成就也很难真的感到快乐和充实。
二是确定你想取得的成就,能带给自己持久的快乐和幸福。所谓更大的成就指的不是你升职加薪、开豪车住豪宅等等,而是你心底的骄傲、满足和喜悦。
生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努力改变的目的是让自己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为了改变而经历的苦痛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和成就的意义。
当你发现自己在舒适区待了太久,试试以下几件事情。
一是坚持阅读
安于舒适区,便容易让自己停止进步而不自知,尤其当你所学已经足以应付工作上的事情时,怠惰的天性便容易让我们停止学习。引用陈平原的一句话:
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二是从一个小目标开始努力
当一个人没有了目标,便没有了动力,也就渐渐失去了前进的欲望,你的目标便是你的动力来源、努力的方向。就像登山一样,登山者肯定不是一开始就爬珠穆朗玛峰,而是从一个小目标——矮一点的山——开始,实现了小目标之后,再突破它,直到他们到达"巅峰"。
许多人往往是因为没有目标才渐渐安于舒适区,找出你认为值得努力的目标,才会有动力走出舒适区。
三是get一个新技能
试着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最好是你喜欢的也可以用于工作上的技能,学习新技能可以让你的能力与日俱进、越来越好,才有更多能力去创造改变。
让自己不断学习新技能可以让自己更容易摆脱舒适区,因为拥有专业技能的人不怕丢掉工作、去做其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四是要有勇气
改变需要勇气,跳出舒适区有时候是不容易的,人不要害怕改变,而要勇于接受改变。改变自己原本怠惰的习惯、别安于舒适区。如果你不满意现状,那么就试着改变它,最重要的是,要有肩负梦想前行的勇气。
有时候,我们抱怨得到的太少,抱怨缺少机会,并试着想透过改变环境来改变一切,其实,应该改变的,或许不是环境,而是自己,因为只有改变自己,才能间接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