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的眼泪太多,愤怒的,悲伤的,绝望的,无辜的,我曾躲在某个寂寞的角落,心照不宣地见证过。
有时候会一个人,静静地感受泪水从脸颊划过,有些冰凉有些滚烫;有时候长久不流泪,会渴望来一场哭泣;有时候会渴望一个故事,因为突然很想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有时候,会苦涩地回想,自己上一次流泪是何时?
1.爱过的人,流过的泪
大概是今年正月在家里的那一场嚎啕大哭吧,暗藏着对家人的失望,暗藏着对未来的恐惧,暗藏着对自己的恨意,暗藏着说不出口的苦与痛。
我自己在心底是这样排序的,亲情第一、爱情第二、友情第三。从没变过的亲情,尚未拥有的爱情,平淡如水的友情。
每一次我都能骄傲地说,我只为亲情流过泪。可是渐渐长大,那么讨厌回忆过去的我依旧记得自己曾经流过的泪。
母亲打骂的时候,我曾流下委屈的泪水;父亲怒吼的时候,我曾流下恐惧的泪水;弟弟无理的时候,我曾流下无奈的泪水。
高三午休时,想起还在烈日下驱车前进的父亲时,曾流下心疼的泪水;高三失眠时,想起自己为自己辛苦付出的父母,而自己却不能确保一个光明的未来时,曾流下无助的泪水…
上了大学之后,总觉得流的泪少了许多。成年的我渴望独立、向往远行。可是陡然会觉得愈来愈少的相见于我来说,不是愈加想念而是日渐冷淡。
分别的车站,我提醒父亲注意安全,却分明在他的眼里看到了担忧;佳节相聚时,电话里我说不出一句节日快乐,因为父母还在艰辛、忙碌;无聊忧愁时,我道不出一句我的惶恐与担忧。因为母亲说,我知道你不会听,你也要独立了。
我会在日记里写:我觉得自己可恶,我曾那么赤裸地嫌弃过自己的父母;我觉得自己可恨,我竟然不能给自己的父母一个美好的未来;我觉得自己可憎,我竟然在那么多时候遗忘了家里劳作的父母而狂欢享受;我觉得自己可怜,为何自己似乎一出生就背负了这些责任与义务。
直到有一天有人问我:你嫌弃过你的父母吗?
我答:我曾像嫌弃自己一样嫌弃过我的父母。
罗振宇在《罗辑思维》里曾提到: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最真挚的感情是爱,而爱的最高境界时一心一意地希望对方好。
我想这么多年来,我只对父母和自己有过这种“爱”。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但我总觉得自己浪漫的人生一直没有开始。
对于自己我不是不爱,而是没有“爱上”一个期望的自己。
背负着的责任还未完成,先于爱自己而爱着父母,所以这一生的浪漫还未开始。
所以这一生的目标便是首先让自己的父母辛福,然后让自己看着他们幸福。
如此这般努力,我觉得挺好。
2.看过的故事,流过的泪
大概是上一次看《山楂树之恋》时的默默哭泣吧,静秋和老三的爱情也是我向往的爱情。可是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不是那个纯真的静秋,这个时代也没有那般温情的老三。看这部电影时,我的泪水集中在一段——
被静秋母亲发现的老三许下了同静秋不见面的承诺,他蹲下身帮静秋包扎腿时已经哭成了泪人。
分别的路上,他们搭同一辆公交,可是他们却不能挨着坐在一起;
分手的时候,隔着一条河,挥手道别,隔着河拥抱彼此。
老三和静秋躺在窄小的医院病床上,当静秋抓住老三向下的手后,他们紧挨着在那张床上睡了一夜。
反倒是最后老三离世的那一段,自己感触不深。恍然觉得,原来自己的眼泪也不仅仅只为了生离死别。
看完电影后,我习惯性地去浏览器搜索栏里输了这样一个问题“看《山楂树之恋》会流泪吗?”有人说没感觉,有人说只有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人才会哭…可是没有经历过那段特别时期,甚至没有经历过恋爱的我流了好多泪水。
曾几何时在我的心底,泪水象征着“软弱”。可有的时候竟然会那么渴望流泪,渴望泪水能趟过麻木、冷漠、虚假的脸。
或许曾经有过向往,但从个人到大环境的反差使得自己在孤单与渴望温暖的恶性循环里。
席慕容有诗云 :我们总会习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只是偶尔会痴迷眼泪,总觉得还有眼泪的人即使外表再冷漠,心也必将是热的。
青春里我们会没心没肺地笑过,可我觉得也要无拘无束地哭过。曾经那个厌恶泪水的姑娘习惯了故作坚强,习惯了逃避泪水,习惯了吞咽泪水。
只是有一天蓦然明白:流泪是一种幸福,因为那代表着温情与柔软的内心。不再逃避眼泪,或许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
在我的眼泪里,藏着我爱过的人和我读过的故事。
在自己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里;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