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学习问题的表现
以下是目前学生中学习效率低下、厌学和抑郁情况的具体表现:学习效率低下、厌学、抑郁
学习效率低下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易走神,被周围事物吸引,无法长时间专注听讲。写作业时也常被电子产品等干扰,导致作业时间延长。
2、学习方法不当:许多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盲目刷题等,没有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不能举一反三,学习效果不佳。
3、时间管理能力差: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的学习计划难以执行,导致学习任务积压,学习效率低下。
厌学表现
1、普遍厌学率高:据相关调查,中小学生的厌学率高达73.3%,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接近80% 。
2、不同学段差异:小学阶段相对较低,但随着年级升高,厌学情况逐渐加重,到高中阶段厌学问题更为突出。
3、行为表现明显: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上课无精打采、开小差,课后作业拖拉或不愿完成,甚至出现逃学、旷课等行为。
抑郁表现
1、检出率高:《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中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已达40%,其中高中生为40%,初中生为30%,约5000万学生受抑郁困扰 。
2、情绪和行为异常:情绪低落、自卑、自责,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常感到疲惫、无助,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严重的可能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
3、隐藏性强:部分学生的抑郁症状可能不被明显察觉,容易被误解为青春期情绪波动或叛逆,导致未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干预。
学生学习问题的结论:学生中学习效率低下、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学生存在抑郁的倾向
问题产生的根源: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环境下,劳动分工日益精细,每个人的劳动成为整个社会化分工的一部分,人的劳动成为被迫的、不自由的活动。相应地作为服务社会的教育活动实际上也存在着被细化被分工的特征,因此客观上就存在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和被迫适应社会分工角色化的矛盾。这是问题产生的根源,而且是长期存在的矛盾,我们必须客观地理解并加以解决。
二、解决的方法:变革教育目的、优化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重构师生关系
变革教育目的:
1、回归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摒弃培养片面“工具人”的观念,将目标定位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体力、智力、情感、道德等各方面的充分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丰富和谐与个性的自由发展。
2、培养自由自觉的人:使人摆脱外在的强制和束缚,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成为具有自由自觉意识的人。
优化教育内容:
1、打破知识灌输与应试局限:改变过度强调知识技能灌输和应试成绩提升的现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审美情趣等,使知识成为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滋养,而非单纯的应试工具。
2、融合多元知识体系:避免教育内容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将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有机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对世界的全面认知和综合分析能力。
改进教育方法
1、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启发式与自主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构师生关系
1、建立平等对话关系:教师应摒弃权威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对话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问题,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2、加强情感交流与引导: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和伙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总结
为了使教育真正成为学生自觉自发的行动,提高教育的效率,首先我们要把个人奋斗和国家前途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下需要大力倡导的事情。目标明确了,人就会有追求有斗志,也是解决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厌学甚至抑郁的根本方法。“无论是在嫦娥探月等重大工程中,年轻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勇挑重担,还是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火热实践中,一大批返乡创业者成长为致富带头人,抑或是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跃升中,无数技能人才凭借精湛技艺实现人生出彩……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我们就能在助力国家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在推动时代进步中展现人生风采。”
其次,家长和老师要真正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尤其重要的是,要分清主管和客观,教的一方和学的一方是彼此独立的客观主体,有彼此的发展规律,也有彼此存在的理由,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应当怎样就要怎样,否则就会产生矛盾和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