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畅想,儿时的梦,还有妈妈讲过的睡前故事,如同这春雨这夏萤都沉寂于时间的空寂中,在我们永远触碰不及的无限远处,只在记忆孤岛中闪烁,且让这心儿乘着风,将思絮化作帆,驰向那畔纯真的海洋,聆听自己曾有的心声……
你小时候听过什么样的传说故事?谁讲的故事最动听?你还记得多少故事情节?面对逐渐长大成熟的心,多少纯真和浪漫就如同美丽的肥皂泡一样,多彩缤纷却容易被现实打破,被时间之刃所消磨贻尽,似乎是遥不可及的幻影……
而当我们企图穿越岁月重重的迷雾,穿过那记忆层层荆棘后,去寻觅那一份儿时遗失的感动,谁也不能阻挡你对那纯真的向往,那丝淡淡温暖还驻存于你的心田深处……
…………这大概是我永远也完不成的通稿了,以前用纸笔写过一次,又在QQ空间写了一回,本次就依托于此稿,反正是一次差强于一次,曾经幻想某年某月某日我能出书时,当作序言用的,写写删删改改,但总是弄不成。大约还是时过境迁,找不回那时的心境了吧,也就是失掉了初心。
《红楼梦》中贾母看戏时,曾经一语点破唱本作者的创作心理,写“才子佳人”的“无非是自己想得个佳人”,可谓将剧作者剖析得体无完肤,这大概就是大多数作者的创作愿景,将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想法,在作品中用虚构的人或事来体现,即便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在转换为作品时,也难免会用作者的新鲜的思路再演绎一番。这其实就是一种控制欲,写作也许就得有这样的快感,有时候这控制欲会转移到读者的一方,柯南道尔在连载《福尔摩斯探案集》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一方面是作者想以主角的死亡来结束这个故事的创作,但是读者却被激怒了,柯南道尔对自己创造出来的人物命运失去了掌握,福尔摩斯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故事的发展已经被读者所绑架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金大侠写《神雕侠侣》时也遇到过,往古了说《荡寇志》也是一个读者与施耐庵三观不合,于是乎另起炉灶改写了水浒人物的结局,也算是一个同人著作吧,在其之前还有《金瓶梅》,其作者与其创作目的现在还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