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何校长公众号近几篇的推送,在阅读和思维发散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感触,当然也有一些疑惑,望您解惑。
问题1(41)、您在文章中提到“谁洞察了世界的本质和最高效率利用了信息的人掌握了最多的财富”,但是作为大学生来说走出大学这座象牙塔,突破信息茧房,且不说如何找到渠道,单单说如何令更多大学生意识到主动获取信息的重要性也是极为困难的。您认为除了在日常交谈中去鼓励,怎么去令更多年轻人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或者提高大家的凝聚力将资源和信息汇聚到一起?
答: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被规训长大的,只有把世界的真相赤裸裸的展示给大家看到才有可能让一部分人醒来,但是大部分人看了世界真相依然醒不来。直到大学毕业几年后又会醒来一部分人。
问题2(42)、目前社会上“学院”“书院”诸如此类的组织或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何去判断它们的质量高低好坏?怎么去判断它们是真的在授课给人们启蒙思想,还是单纯在售卖概念?
答:一个原则,万物皆备于我,书院等各种学习组织既然能吸引到你,那说明你觉得他对你有用,那就去参与进去,吸收一切,直到你觉得没意思了,立马退出。但是最终还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回到本自具足,自我进化的路途上。
问题3(43)、如您所提到目前正在步入AI时代的进程中,想起来之前看过《思考,快与慢》里面提到大脑有两种思维系统,分别是系统1(快速无意识且直观的思维模式)和系统2(缓慢有意识且需要努力的思维模式),但系统1虽然是本能的但却比系统2运转起来更复杂,这也是为什么AI目前都在生成创作方面颇有建树(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以为AI是来帮忙工作的结果是抢工作的,但是在我们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情上却久久没有杰出的成果。您认为人们是否更应该追求自己的“本能”,培养自身正确的主观意识,修身修心,发挥自己身为人类这个物种所独有的优势,怎么样去更好地培养呢?
答:你说对了,《中庸》开篇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上天赋予人的禀赋叫作“性”,顺着本性去做叫作“道”,修明道没有偏失而加以推广,就是教化,这个道是片刻不可以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正道了。儒家教我们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最终走向修齐治平的成生成贤的道路,但是成为圣贤的前提是要诚意正心,意要诚,不自欺,心要端正。回到我们新时代,就是践行儒家的内圣外王传统,加上关注新质生产力,比如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学习新的人类创造,不被时代淘汰。
问题4(44)、AI的出现就像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火种一样,人们拥有了工具但拥有如何使用的智慧,才是更重要的。您认为在AI快速发展得过程中,怎么去规定它的道德界限,怎么在“工具”的技术发展的同时培养人们的“智慧”?
答:这就是应然和实然的区别,我们作为人类,希望ai为人类服务,增进人类总体的幸福,这是应然,属于价值判断范畴。但是在实际中,谁掌握了ai,谁就来定义ai的价值,显然这个世界目前是几个巨头掌握了ai,他们会让ai为了全体人类的服务吗?当巨头们掌握ai,犹如上帝一般俯视众生,他会拒绝成为神的诱惑吗?
最终的解决方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里,从漫长的人类历史看,人是靠共同体生存发展的,不管是渔猎社会,游牧社会,农业社会还是工商业社会,人类的历史就是维护人类共同体生存与发展的历史,相对于共同体而言,生产资料、劳动、财产,虽然必不可少,但都是“外在之物”、都是第二位的,是构建共同体的手段。只有共同体本身,既是人生存发展的目的,也是手段。人工智能时代是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要驯化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和资本掌握在人民的手里,即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问题5(45)、最近刷到一条视频,主要讲的就是现在大国(主要是中美)正在进行思想博弈,很多近年来社会上的问题明明是其他问题却被判定为性别问题,挑起男女之间的性别对立,比如唐山案、卫生巾标准、拐卖女硕士等等,其本质是地方黑社会问题、国家卫生巾标准制定问题以及地方监管问题。我发现大家的思想正在逐渐被分化,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戾气也越来越重,怎么去加强大家思想凝聚力,如何去影响大家去发现并想方法令社会变得更好解决问题?针对大国之间的思想博弈,您认为我国目前正在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后面大概会采取什么样的方针?
答:民主党擅于花小钱办大事,花一点小钱让国内的一些人操控舆论,远程殖民,搅得天翻地覆。这个问题很难。怎么解决,目前我也不知道。
问题6(46),还有就是很好奇如果想要推荐5本对您影响最大的书,想要推荐哪几本?
答:《毛选1~5》《枪炮病菌与钢铁》《三体》《从0到1》《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