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刚做一件事的时候会不会踌躇满志,然后被浇一头冷水?
像我刚来简书发表第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幻想,自己马上就要火了,别人写了几百篇,阅读量才几百,然后我轻轻松松破万。
结果第一篇发出去,个位数的阅读量,然后我就不想写了,带着不甘心,我又写了几篇,数据依然不理想。
那段时间我连App都不想打开,或许自己不是写东西的料吧,又或许平台不适合我吧,甚至会冒出很消极的想法:反正写了就那样,那就干脆不写了。
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很多。运动了一个月没瘦,喝了很多水还是长痘,学了几节写作课还是取不好一个标题......然后就算了。
但是这些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我记得初中学英语的时候,刚开始一直不及格。
后面我就买了笔记本和水彩笔,把老师讲的东西认真记录下来,每个新学的单词都在笔记本上写好它的意思和用法。
当时我完全没有去想结果会怎样,而是很单纯很享受自己写写画画,并把一切铭记于心的过程。这样做了一学期,我的成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一下排进全班前十。
如果我只记录几个星期,那这件事也毫无意义的,因为只有日积月累的力量才能超乎想象。所以怎么克服,低于期待值的挫败感才是走下去的关键。
我刚去公司的时候,老板手里已经有一个私域流量的项目在跑,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后面老板想要把他和抖音结合,就让我尝试拍摄。
当时我就打了退堂鼓,觉得明明是一场失败的仗,为什么要硬着头皮去打,没有粉丝基础,又不懂拍摄,那不是闹着玩吗?
但是我们老板说了这样一句话:“有肯定比没有好,做了肯定比不做要好。刚开始就要拍的好是不可能的,事情是边摸索边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啊,结果再差,至少比不做要好。
英语里一句安慰人的话叫it could be worse。如果我没有做那些事的话,情况一定比现在的要糟糕。
虽然运动了没瘦,但是没运动可能已经胖了;虽然喝了那么多水,还是在长痘,但是没喝这么多水可能会有更多的痘;虽然努力写作,没成为爆文作者,但是如果不写,现在一定会被甩得更远。
想通了这个道理后,简书的数据已经不会再过多的影响我的心情了。无论是好是坏,写下去就是了。
去年离职那段时间,我有时间在简书更新了20多篇文章,有阅读量破万的,也有无人问津的。表面上看上去,不到10万字数,对我写作之路的帮助好像微乎其微。
但是这些作品确实是我面试时候的加分项,也让在我竞争主管的时候,很快揣摩和适应新文案的调性,脱颖而出。
我们做的事情并不是没有用的。它或许需要一点时间,或许需要厚积薄发,但是做了一定要比没做要好。
哪怕今天只看了1页书,只背了5个单词,只运动了10分钟,也会比“觉得这几分钟没用,所以什么都没做”要好得多。
最后就像三毛说的那句话,“今日的事情,尽心、尽意、尽力去做了,无论成绩如何,都应该高高兴兴地上床恬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