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红楼梦》始终有个疑惑,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欲往荣府去接绛珠生魂到太虚幻境游玩旧景,偏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咐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近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这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也。”简单说就是:贾家气数将近,拜托警幻仙子教育宝玉远离情欲声色,担起振兴贾家的重任。
于是,警幻仙子发慈心,在宝玉梦中引了他到太虚幻境,先是以宝玉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生册籍,让他熟玩,宝玉尚未觉悟;于是又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宝玉却是甚无趣味;最后终于拿出杀手锏,将警幻之妹,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给宝玉,并教他“今夕良时,即可成姻”。
我有个什么疑惑呢:明明荣宁二公和警幻仙子是要教育宝玉远离情欲声色,可他们的教育方式却是把他推进情欲声色之中,让他享受这一切?!比如说,想教育一个人远离毒品和烟酒,难道不是应该带他参观各种吸食毒品和抽烟喝酒所引起的不良后果案例,从而达到警示功能吗?难道还应该故意引他去吸食毒品,教他抽烟喝酒?
直到今天听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讲解《红楼梦》(第25课)讲到“迷宫”意象才明白过来。她说,人的成长其实就像是在走迷宫,就是一个由“迷”而“悟”的一个过程。红楼梦是一部“悟书”必须从一般人的一种蒙昧、无知的状态,透过启蒙的过程,然后达到一种领悟、超越,甚至成熟、成长。要想成长,不可避免地始终要进到曲折之中去绕一绕。
像宝玉这样的世家弟子,必不可免的会接触到情欲声色,所以与其让他未来青壮之时沉溺其中,不如及早将仙境中最好的“情欲声色”在虚幻的梦中提供给他经历了。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样,等他到了凡间接触次劣版的“情欲声色”诱惑,也就不会沉溺其中了。不得不佩服曹雪芹。这些确实是我等经验体悟尚浅且资质愚钝的人所想不到的。
这个世间有很多道理,我们看到了、听到了、理解力、记住了,就以为我们懂了。其实不然,人总是要有自身经历,痛过、哭过、笑过、纠结过,才会懂,才会悟,才会成长。
每个人的生命都不长久,只是有些人走的远一点、宽一点、深一点,经历的多一点,悟到的就多一点,于是成为了“大师”;而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放弃了追寻,只体会到一点皮毛,或进入另一个“迷宫”之中。
所以,经历必不可少,曲折必不可少,困难必不可少,烦恼必不可少,体验必不可少,非仅书本道理即可得。
最后,回到本文的标题: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答案就是:没有行动、体验、经历来支撑的道理,始终是别人的道理,不是你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