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会两个社会心理学名词:社会比较和镜像自我。这是两个挺有趣的概念,让我想到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为什么会想到这句话呢?因为我们因为这两种心理现象,把幸福体验交给了别人,这个别人既是你以外的他人,更是你心里那个与你自己较劲儿的人。
我们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个比,就是社会比较。这是常见的心理,上行比较催人奋进也让人妄自菲薄,下行比较让人知足也可能让人佛系懈怠。我们不自觉地倾向于上行比较还是下行比较,取决于自己的人格特质和所处环境。
比如:在尖子班,学生们都是习惯上进的优秀苗子,会在这个班级氛围影响下更加努力。很多心理问题也是因为长期焦虑,缺少正确及时的疏解而积压形成。而在国企,多数员工在中年升职无望后,选择“务实躺平”,接纳现实,不会让自己继续保持年轻时的紧张感。过着和大多数人差不多的日子心安理得。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我们都把幸福感建立在与他人比较之上。在选定的比较圈层里,处于自己较为满意的位置就幸福,落后了就不爽。这是人之常情,但也是多数人活不出真我的原因。
同时,为了比较我们会在意镜像自我。什么是镜像自我?就是别人眼中的你。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如果取决于别人的反馈和态度,就会像照镜子一样敏感地自我矫正,却往往是矫枉过正。因为你照的镜子都是哈哈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标准,别人从他的角度对你的评价就会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说,任何人都做不到让所有人都喜欢。那么那些不喜欢你的人会让你自卑多疑脆弱,偏爱你的人又会让你盲目自大,停止努力。都会令你在他人的嘴里迷失自己。
如此说来,要活出自我,刻意无视别人的存在和评判才对?其实,这份刻意,也是在意的体现。人作为社会动物,无时无刻都活在规则、潜规则里,也包括他人的比较里。客观的虽然无法避免,但是幸福感来自主观。只要我们内心明确自己要过怎样的生活,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靠自己实践,不怨天尤人,不对环境和他人抱有期待,就能收获感恩、知足,这两点就是幸福的基础。向内求,学会安抚内心躁动的小我,就能把幸福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