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乐曲;音乐表现,不单纯弹音符
《渔舟唱晚》不做作,理解意境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晋·傅玄:众乐之祖,
混同人伦,
辽时有古筝,皇后作曲,侍者赵一一高手;谢上,
左手颤按滑揉回弦音技法,是古筝之魂。
颤:一般颤音、持续颤、重颤、节奏颤、点颤、八度颤、肌紧张颤弦(曹东扶小颤)、波音(潮州)
东北风多用加大力度颤+重颤。
如《俏情郎》16上滑32- 刮 165 5 416重颤
《五更调》3上滑3重颤216重颤
《梅花弄得好》55356重颤5
《兰桥魂》6上滑124重颤24重颤,皮影戏特点。1958年下乡,学皮影。
按音:固定按音、固定按颤音奏法、双按音、同度按音
东北风多用固定按颤音奏法,如3下滑356(5弦按颤成6滑回5后,再颤=6的固定按音)
33双按音,嘚2 35 6(5弦按颤成6滑回5后,再颤=6的固定按音)
3上滑3216下滑 33212双按音(1按成2,再回到1,再颤)
《俏情郎》1 2 53(双托35,勾低八度的5)下滑3 2 2 2(双抹1按到2,同度按音)
点颤:风格韵味不同,全国不同,演奏效果不同。早滑、快滑、慢滑。右手先弹,左手后点,双手同时操作的点颤技法。
东北地区点颤音多。与当地音乐和语言息息相关。多用于速度较快的乐曲。渲染热烈气氛。左手可在右手弹奏同时,快速猛烈地点颤1-2次。音头具有较强的下滑音效果。要含蓄内在,似蜻蜓点水。左手不可生硬地打弦,而是在点的同时加入颤,这样才不生硬呆板。也有需要其他效果的点颤(如硬朗的),但在东北风格乐曲中,多用轻巧的点颤,表达轻快欢畅的情绪。很像下滑音,短而轻。如《春季里来》当当当大(点颤)5当当当大 大当当当 嘀大大大当当当当(点颤)当(点颤) 嘀 当 (点颤)嘀 ;有的地方是一触即离。有的地方加上颤音,就加,这样生动,活泼。《哭兰乔》段,要加非常大的力度,非常激动地奏出点颤,表达极其绝望,哭喊。慢起嘚2 嘚1 6(反复颤,后加重)达达达 大大大大……点颤,有弱有强,表达非常悲惨的情境;
滑音:上滑、下滑、固定滑音、上滑固定按音、下滑固定按音、滑颤音、上滑按颤音、下滑按颤音、双长滑、双短滑、点滑。
回旋音:上滑回滑音、下滑回滑音(171 717)
东北风格:左手滑音+回旋音丰富;上滑和下滑按颤音奏法和晚滑重颤技法。和凌原县的皮影调风格;《辽南情》多次演奏;《东北风格筝曲集和论文集》(2016年出版)《辽南情》引子6下滑音抬起来,重颤,4重颤;主题第二句,上滑按颤音,一直颤。
上下滑音+回旋音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表现无限柔情,眼含热泪奏出无限思念。
《忆》下滑356 下滑3 5 51上滑[余音差,这琴,众笑];6重颤
下滑356无滑音6(下滑后上滑,并不是回滑音),滑音非常丰富,大家可以试试。马上就完事儿了啊[众笑]左手颤按滑揉,表现无限柔情,缠绵优美的旋律。
老老实实学习各家各派,原汁原味的筝乐遗产。不走样,不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