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如此高大上的操场上讨论死亡这么冰冷的话题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是我这几天总有想讨论它的冲动,那么还是想谈就谈吧,这才符合我的性格以及我活在即刻当下的理论,谁知道明天我还在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说老实话华西医院前院长石应康的坠楼死亡事件远远超过杨绛老师去世消息对我的冲击。两个人都与我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我对他们的逝去却久久挂怀,前者的死法让人触目惊心,后者的寿终正寝让人羡慕不已,总而言之,从他们的死亡中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的死法完全会彰显一个人的性格!
我不想讨论石应康因为什么选择了这条绝路,我就单纯对他的死法感到很震惊,多数跳楼轻生的人根本不会顾忌自己死后的样子能不能保证体面,也就是所谓的好看,但是他考虑到了。他跳楼后脸部的正面保持的很完美没有任何损伤,这证明他选择跳楼的方式不是“俯式”而是“仰式”,单从这一点来看他就是很理智的情况下做出的死亡选择,同时他绝对是个完美主义者。
追求完美有时是优点,可是过于追求完美有时可能就成为了缺点,那样会很偏激。我自己唯一的亲姑姑70岁时也是选择的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在2008年奥运会开完的第二天选择离家出走悄然无声的离开这个世界。至今八年了,这件事情依然困扰着她所有的近亲属,她最终的死法始终是个谜,她估计就是决绝的不想再让儿女找到一丝一毫她的踪迹。姑姑的离世对我影响特别深,也许从她选择了死亡那刻开始我与她之间建立起了更为长久的联系,过去她只活在我的生活周围,但是现在她活在我的大脑、心脏、血液、神经……甚至周身的每一个细胞里,仿佛因为她的死亡她才成为了我真真正正的姑姑,让我一直一直思考她怀念她……
张国荣生前说过: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所有这些选择自杀的人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人,唯独相同的是他们都自愿选择离开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也许他们做出选择时不会说出“我走了,你们活着,哪一个更好呢”这样富有哲理的话,但是他们对这个世界肯定是心凉了。你也许觉得别人无关痛痒的死与自己有何干系?殊不知死亡是每个人都要终究面临的重大课题,你不认真的研究它,你怎么能做到平静对待死亡的降临。
懂得死亡才会活得更加明白,起码我是这个样子。远远近近的死亡总会引发我对生命进一步的思考,也使我近距离的看清楚了无常的真面目,所以我更加珍视生命、珍爱生活,同时在生的道路上不会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当然我也会实实际际地思考我该如何面对死亡那一刻的到来??我不像蔡澜是美食家,他可以想出许多种吃死自己的良方妙计,我也没有张贤亮那样的神机妙算,在自己的《习惯死亡》中准确地预测到了自己身患肺癌离世。然而我也是我,肯定也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也许此生活不成如春花般绚烂,但是死必须像秋叶般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