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朵清荷(原创)
01
大龙当初是我高中时的班长,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管理能力强,每学期班长选举,他都全票通过,成为班级的佼佼者。由于家庭贫寒,在求学路上,经历不少坎坷,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虽然他没有考上地方大学,但也算小有成就。
他种过地,扛过枪,中间还闹过饥荒。贫困的生活锻炼了他耐劳吃苦的个性,赋予他永不服输的精神。他有句口头禅: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好的。
80年代末,整个农村都比较穷。我们读高中时,每月向食堂交八块钱的伙食费,五十斤小麦,吃大锅饭。班级同学,每天轮流值日打饭。说难听的话,那时的伙食,真的和现在的猪食差不多,菜汤稀得能照出人影,连个油花都看不到。萝卜白菜粉条就是上等菜,一月也见不到肉星。哪位同学从家里带瓶咸菜,大家也是一轰而上,相当于改善了伙食。想想那时候,男女生都不用减肥,个个苗条骨感。
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到开饭的时间,肚子就饿得“咕噜”“咕噜”直叫。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补充点零食;囊中羞色的,只有挨到下顿饭,班长大龙就是其中的一个。当时好多同学都吃不饱,向学校反映几次,都没解决问题。为维护班级同学们的利益,他带头和大家一起找学校领导去闹,最后的结果是导致他被开除学籍,失去了参加高考的机会。
大龙家姊妹五个,父母都是农民,姊妹都上学,日子比较艰苦,他明白自己考学就是一锤子买卖,家境绝对不会给他复读的机会。他把最后的唯一希望,寄托在远在黑龙江的表姐身上。
据说东北考学分数低,想去东北碰碰运气。表姐以为他是中考,就没提前给他办学籍,没学籍一律就不让参加高考。就这样,他又一次被高考拒之门外。他当时欲哭无泪,后悔自己信里没有给表姐说清楚。
02
事已至此,也无法挽回,他第一想到的是打工,起码挣够回家的路费,最好能挣够明年的复读费。于是,他怀揣理想与希望,不想做井底之蛙,不想在这巴掌大的村庄内,背朝黄土,面朝天地“修理地球”一辈子,他下决心要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年仅十七岁的他,跟着姐夫到处打零工,挖过土石方,提过泥兜子,搬过砖,扛过梁,压肿了肩膀,手掌磨出血泡。眼看暑假就要结束了,他义无反顾地准备回家。他知道黑龙江大城市再好,但终究不是自己的家,更不愿给表姐增加负担。他要回去,去实现他的求学梦。
用买火车票剩下的钱,在火车站旁边的地摊上,买了一纸箱连环画册,当时是人家处理的书,几分钱一本。用他的话说,当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天高地厚,脸面上也没啥不好意思。在火车上背着书各车厢窜着卖,一路上还挣了不少钱。多少年后,同学聚会,说起这事,大家都很佩服他,小小年纪就有经济头脑。他却苦笑着说,什么经济头脑还不是被穷逼出来的。
自己筹备够了学费,准备回校复习,继续圆自己的大学梦。碰巧妹妹那年考上县城二中,家境供给一个都很困难,兄妹都上学根本不可能。父亲有些重男轻女,确定让儿子复读,女儿辍学。可他认为,除了升学,男孩子还可以到外面闯一闯,而女孩一旦辍学,一辈子就扎根农村了,何况妹妹学习也不错。他经过再三考虑,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妹妹。
03
他心情很郁闷,父亲让他学习木工,他不干;教给他磨油,他也不从,那段时间没少挨父亲揍。后来我村在县城工作的韩广斌告诉他,你高中毕业有学问,参军到部队考军校也是条不错的出路。他像是又看到了希望,盼望着征兵干部早日到来。
从那以后,他认准了一个目标,白天下田地干农活,晚上复习。他觉得只要自己把文化知识学得扎实了,参军后一定早日迈进军校的大门。
冬季来临,征兵开始,他第一时间去报名。但名额有限,谁去谁留谁也不知道,自己又没钱托关系找门子。当兵去不了怎么办?他很聪明,主动接触带兵干部,有事没事就往村大队跑,因为那里住着来接新兵的领导,大龙主动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故意接近他们。知道他们要去家访,干部不识路,就主动给他们当向导,有时还帮接兵干部做记录。
在接兵干部对他有一定好感后,把自己上不起学,准备到部队接受锻炼的想法告诉了接兵干部,希望领导能把他带走。其实,他也很受接兵干部的青睐,觉得他聪明又勤快,而且也有文化,所以就顺理成章地参了军。
到了部队,积极训练,每次军体素质考核,都样样优秀。星期天,战友逛街、打扑克的时候,他却每天抱着书本认真学习,从来不给自己休息的时间。因为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早点考上军校。
有时候班、排里乱,他就拿着书到路旁的树荫下学习。一次,连长开会回来,看他在树下的地面上划着,连长悄悄地走过去,一探究竟,结果发现他正在做数学题。连长在他背后站了10多分钟,他竟然没发现。连长被他的学习劲头感动了,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回连队吃饭。时间不长,他被调到连部当上了通讯员,后来他才知道,连长是为了给他提供一个比较清静的学习环境,因为连长也有过和他同样的经历。
临考前一个月,连长又告诉他,猪圈西头有个饲料仓库,你可以打扫一下,住在那儿专心复习,不用参加连队的工作了。他不好意思一次次接受连长的照顾,最后和连长请求,他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兼任连队饲养员。
夏天,饲料仓库,猪圈都发出刺鼻的气味,蚊子成灾,也来考验他的耐性。为了复习,为了进校继续深造,一切困难他都忍了。终于以398分全师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装甲兵指挥学院。接到通知书时,在困难面前从不掉泪的他,竟然大哭起来,从此他的人生有了质的转变。
04
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军校毕业后,一些战友留在了大中城市,可他主动申请回到老部队。他感觉那里是他的根,是他军营的家,是他的连队最初培育了他。如果没有战友们的帮助,没有老连长的关怀照顾,他怎么能有今天?他决心用自己的成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回报给连队,回报给亲如兄弟的战友。他要用自己的能力,再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发现手下的兵复习考学,他就主动买一些学习资料送给他们,帮他们制定复习计划,物质上精神上给予这些兵双重帮助。当排长时,发现有个安徽的兵到处借战友的钱,为的是给弟弟凑够学费,大龙主动掏出200元硬塞到他的手里。战士不好意思接排长的,他就说:“我命令你接住,你服从不服从?”这样的霸气让人佩服。
他还细心地告诉兵,不要让你父母有压力,别说我给你的钱,就说是你自己攒的钱。当然兄弟情义不能用钱的多少来衡量,200元不算多,但有可能就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要知道当时排长每月就300元津贴。他还用微薄的工资,先后资助当地三名退学儿童重返课堂。
俗话说,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这话在大龙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他在从军期间先后被评为优秀基层军官、优秀四会教练员、全师基层建设标兵、军区表彰的先进个人,多次荣立三等功。
在战友眼里,大龙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而是标准的农家后代。不少同学、战友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走上去的,而他自己是千辛万苦从茅草棚里爬出来的。他经常告诉战友,人生别怕吃苦,磨练是自己一生的财富。男儿要学会担当,要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困难;如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智慧去解决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困境。只有经历过人生的各种苦难与挫折,才能体会到生活给予的幸福与快乐。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班长大龙在军营摸爬滚打23年,有过困惑,也写下了辉煌。结束了多年的军旅生涯后,但对军营的那份情愫却从未曾改变。
告诉你个秘密,文中的班长,就是我现在的老公,真是一个苦孩子啊!生活中,他没少叨叨,他是苦水中泡大的,我是蜜罐中长大的,结果导致他百事通,我低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