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点的台北机场,买完伴手礼,开始复盘本学期的进展。三年级感觉少了前两年的干劲,疲惫感充斥着大脑,事情不能停,靠着回家休息的念头撑完了一学期。
#学习#
本学期选修了一门课,旁听了两门课,做了一份TA的工作。data science的课是一名刚刚入职的青椒老师教授,可以看出PPT里面内容覆盖方方面面,但是上课过于机械,想不走神好难。也不能说没有新技能的收获,每次的作业和课程的项目,还是让自己的代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计量的旁听课是一如既往的干货满满,纯数学的推导,满满的笔记。规划的growth management的旁听课,学习了如何组织一门课。在课上第一次尝试讲课,懂得和教学的差距还是很大。下学期是满满的教学挑战。
#comprehensive exam考试#
这个学期的重头戏是参加了com的考试。planning theory是在三月初,口试+笔试。复习的过程中整理了满满1万字的笔记,但是在写作synthesize 的时候,还是非常吃力,感觉对理论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表面。不过通过面试复盘,规划理论的知识点,又扎实了一点。urban theory 在四月初考试,退休老教授出题,难得得到了肯定的评价,内心暖暖。考完urban theory的第二,第三天就是major和minor的考试,各六个小时,闭卷考。在导师家里呆坐了2天,考完之后脑子当机,躺了1天才恢复。major和minor的准备并不是很充分,经过了口试,major +minor revision,一波三折。从student到candidate的晋级之路,走的跌跌撞撞。
#研究#
这学期side project有了数据分析上的实质性进展,分析的结果在Nashville进行展示,收到了不错的反馈,又能继续用爱发电来推动这个项目的进展了。顺便复盘UAA的会议:与JPL的某editor聊了聊项目的概况,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开心了很久。听了看了一些同行的研究项目,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研究,然后发现自己对于很多学者都有了一种脸熟的感觉,小世界。和三个cohorts同学一起住民宿,吃饭聊天侃大山,学到了一些新词汇,提升口语非一朝一夕,还是要继续走出舒适圈。
比较遗憾的是第一篇博士论文的进展太过于迟缓,只能在接下来的假期提速了。
#意外#
第一次在美国经历了外科手术,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什么先来。感慨技术的进步,手术后1周生活基本可以自理,1个月恢复正常学习节奏。一人一个病房,体验还是很不错。虽然有保险,自费的数量还是很高。经历一次,对于生命更加珍惜了,任何运动都要做足功课才能提升韧性。
#期待#
三年半没有回家,经过Tally-Nashville-St. Louis-Chicago-台北-上海-杭州,10,000 mile,期待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