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的十二年来越来越感受到:家长和学校配合默契的关系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坚实基础,只有良好的家校关系,孩子们才能够在这样融洽和谐的环境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其实在这十二年里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家长,家长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几乎决定了孩子的状态,家长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完全信任型。
2009年我考上了我们县里一个偏远乡镇的老师,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那几年的教育生活对现在的我来说依然是充满着美好的回忆。那个乡镇大部分家长都是在外打工,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和家长沟通交流都是通过打电话,再一个就是和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交流。但是无论如何大部分家长反射出来的态度就是他们没有知识不会教育孩子,把孩子交给老师放心,严格要求使劲管着就行。
那些年我住在学校,所以和孩子们接触比较多,孩子们天性淳朴善良,家长也很支持。所以虽然和家长在孩子教育上沟通比较少,但是家长对老师无限相信和支持,让我们也敢放手去教孩子们,其实家长的信任也是老师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的。
第二种是配合关心型。
随着工作的变动,我来到另外一个乡镇教学。这个乡镇比较繁荣,经济也比较发达,所以有一些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这些家长对于学校和班级的工作也很支持,学校有什么活动或者其他事情都能够积极参与,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些家长的教育意思非常高,他们把学校和班级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任务之一,不仅仅可以加深家校合作的关系,更是一种很好的教育体验,对于孩子的认知和视野都会有很好的帮助和成长。
这些家长善于从与教师的沟通中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并且及时改正自己家庭教育的方法和观念,所以在这样家庭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学习或者行为习惯的问题,有些小问题都会在家校良好的合作中给改正了,这样的孩子整体上的成长轨迹是积极向上的,孩子也比较自信乐观开朗,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
第三种是过度溺爱型。
其实这些年国家的繁荣昌盛让我们早已忘掉了当年的艰苦奋斗,很多家长正是因为小时候自己受了苦,所以有了孩子就开始娇惯起来,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样导致孩子没有自理能力,另外对孩子过度娇惯让孩子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也很自私,这样的孩子常常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容易做出违反班规班纪的事情来。
但是当老师批评了后,这样的孩子在学校找不到自尊心就回家找父母哭诉,这时候的父母成为了护犊子型的家长,几乎不问青红皂白就质问指责老师,导致家校关系极其紧张。有些家长一旦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不是指责老师处事不公就是指责别的孩子的错误,长此以往,老师都知道了家长的类型,在教育孩子上一定有所顾虑,这样的顾虑无形中就影响了教育的方向和初心,最终反馈到孩子身上的时候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其实这三种类型的家长是大部分家长的映射,无论哪一种类型代表的都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存在状态,而不同家庭的家庭教育是可以决定孩子一生和未来的。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和关键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最根本的教育一定是在家庭中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未来性格和品质的体现,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原生家庭的教育,所以说孩子身上一定有我们的影子,我们对他们有了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人格和心理才会更加健全完整,如果我们不陪伴孩子,不关心尊重孩子,他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会限制他们一生的成长和发展的。
其实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感觉最美好的家校关系是老师和家长可以做朋友,老师说的话家长能够听进去并积极去改正,家长也能够真心对学校和班级的发展提出建议意见,这样良性的关系才能够对孩子的成长有了双方面的反哺作用。在这样的家校合作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人格、品行、习惯最优秀的孩子,这样的环境才能够真正教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