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两种目的
一、 持应用的态度而做学问
有一种人,乐以事功表见(所谓事功,非专就政治言,凡社会上各方面的业务,皆事功也),是必早定某种事功的趋向。
二、持纯粹求知的态度而做学问
又一种人,性情不近事功,愿以书生的生活终其身,是必早定某种事功的趋向
读书的前提
读书必先有真实的志愿。前云须定趋向,然若无真实志愿,则不足以达其所趋向。凡人无志愿者,则其生活虚浮无力,日常念虑云为, 无往不是苟且,无往不是偷惰,无往不是散漫,如是而欲其读书能有所 引发以深造自得,此必不可能之事也。
人必有真实志愿,方能把握其身心,充实其生活,如诸葛武侯所谓 “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王阳明所谓“持志如心痛”。 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人果能如此激发志愿,则胸怀广大 ,鄙私尽消。象山所谓 “才一警策,便与天地相似 ”。 诚非虚语 。 如此 ,则神明昭彻 ,而观物虑事 ,必能极其精而无蔽 ,综其全而不乱 。 其于读书也,必能返之己所经验而抉择是非,洞悉幽隐,曲尽书之内容 而不失吾之衡量。故其读书集义,乃融化的,而非堆集的;乃深造自得 的,而非玩物丧志的。如此读书,方得助长神智,而有创造与发明之望。若其人茫无志事,浑身在名利胶漆桶中,虽好博览载籍,增益见 闻 ,要为浮泛知识 ,不可得真知正 解 ,只是小知 ,不堪大受 。 社会上若只有此辈,其群必日益昏乱以趋于亡。故学者不徒贵读书而已,必先有志愿以立其本。
此志非彼志
然复当知,“志愿”二字极不易了解。凡人高自标举我欲如何如何,以为此即其志愿,此正是狂妄之私耳,有志愿者所必克治也。志愿是从自觉自了的深渊里出发的,是超越物我底计较的,是极其洒脱而无俗情沾滞的,是一种向上的努力,自信自肯而不容已的。自肯是借用宗门语,意义甚深。 唯真有志愿的人,才识此意味,一般人如何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