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在拜读路遥大作《平凡的世界》。
之前我读过这部小说,100万字十天八日肯定读不完,我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零打碎敲。
并非从众与赶时髦,我是觉得,二十年和现在,时空和阅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换了心情之后,对小说必然另有一番不同的领悟。
今天看到孙少平出外打工这个章节。
孙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双水村,做了三年教师,因为学校被撤销,他不得不做了农民。
作为农民的儿子,子承父业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孙少平不行,他为日复一日的劳作而痛苦。
他倒不是瞧不起自己的身份和家庭,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人和这片土地,他想见识更大的世界,独立地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因为精疲力尽的劳动完全淹没了他的精神世界。
别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对孙少平来说却是一种煎熬,他做不到安分守己,“一个有文化有知识而爱思考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是无法言语的。”
他不可能成为父亲和哥哥孙少安那样的人,他要做出改变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家来,他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了。
他终于鼓足勇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父亲和哥哥起初不理解他。
农村已经实行承包到户,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少安的砖窑也正经营得有声有色,需要人手帮忙,他何苦放着好日子不过,偏偏往外跑呢?
孙少平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来到喧嚣又陌生的城市。
“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自己像置身于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里。一种孤单与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了起来。”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孙少平内心无与伦比的胆怯与害怕。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不能就此。
此后的两个月,他历经种种冷漠、鄙和牛马般的苦役,以及刀割斧凿的肉体疼痛,都咬牙坚持,不言后退。
彼时,当他看到提包里的《牛虻》时,内心居然涌起颤栗般的激动,这也许是他能够忍牲畜不如的生活的全部意义。
打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强大,两个月时间,石头和钢铁把他打趴在地,但同时又把他的筋骨锻造得无比健壮,又把他的意志浇铸得无比坚韧,以至于他后来下井掏煤,能够把一切困难踩在脚下,与他那段揽工
忍不住想起了我的儿子。
他可以在我们这个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三线城市,找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不用为房子车子担忧,不用为一日三餐操心,可以拥有一分安逸又从容的生活。
然而不,他义无反顾地去了魔都。
他说年轻的时候不去大城市闯荡,难不成到了老态龙钟的时候再劈波斩浪?闯过了,即便头破血流,也心甘情愿。
这几个月,尽管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吃了难以计数的苦,儿子有过失望、难过、疼痛、抱怨、愤懑、迷茫、无助,但是,他从来没有打过退堂鼓,直至现在关在房子里靠近两个月,依然没有退缩。
不得不说,我开始佩服儿子的毅力与韧性了。
这是特殊环境对他的锻造,这也是艰难困苦赋予他特别的意义。
打不死你的,必将使你强大。
这句话用来祝福儿子,以及祝福那些在艰难困境中咬牙前行永不言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