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5年6月份毕业,在一家工厂做外贸业务,今天三月份去了一趟美国芝加哥参展,发现了好多以前未知的东西,改变了以前很多的想法。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有点啰嗦,请耐心看完哦)
去美国也没说不适应但是也不是很喜欢。
海关盘问了三分钟然后放行了。走到出口又被拦住了,说我没有完整的paperwork,让我站在队伍的旁边,让别人先过。我问他什么paperwork,他说是蓝色的清关单。我印象中记得前面的海关收走了他说不可能,让我找出来。然后我翻遍整个包发现确实刚才那个海关还给我了,然后我交给他。他很傲气的告诉我,i know it, you wanna know why i know. 切,对我那么凶,鬼才想知道。
出了机场简直冷到了极点,零下6度,作为一个南方人,简直就是快冷哭了。路上有很浅的积雪,路上没有一个人,全部都是车。路边的房子都建的很矮,只有市中心才会有高楼。也是,美国和中国同样的国土面积,人口却只有三亿,是没必要建那么高的房子,每家人都是拥有的独立的house。
然后就是吃饭啦,第一顿吃的粤菜,然后接着几天吃了川菜,北京菜,最讨厌的是吃自助餐,全都是肉,没什么蔬菜,每次都只能吃点米饭和面食,喝点饮料吃点水果。最奇葩的时候看到苹果上面撒辣椒粉,好作孽~~~
住的酒店是marriot,之前对这个酒店没什么概念,但是同来的参展商说这是美国很好的酒店,然后晚上看电视的时候看到这个酒店有在电视台打广告,哈哈,在我的认知中,打广告的品牌不能说是最好的,但资金一定是雄厚的。感受到了这个酒店的服务确实非常不错,下午到的酒店泡了个澡之后,想去大堂坐会,结果到了ll,是一个很大的gym,发现自己迷路了,然后问了一个打扫卫生的姐姐吧,看着年龄像,她告诉我怎么走,但是她英语不怎么好,说不太清楚,于是她就带着我走,她跟我说这个gym是酒店配套之一,24小时营业,哈哈,真好。这个大姐真的很热情,我不知道是酒店的服务这么好还是人这么好。
再说二件比较搞笑的事情,我去的时候太冷,所以换上了一个玫红色的棉袄,说实话再中国没什么,但是在美国我看到周围的人都是穿的黑色或其他深色系,白色也有,但是很少有彩色。个人觉得我那个玫红色就俗了,但没办法,太冷我只带了一个棉袄。第三天天气转晴,我换了一件黄色的大衣,这是我认为比较好看的才穿来,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哈哈~~然后去布展,布展完毕我去上厕所,有一个黑人女孩站在厕所旁边,隔了大概2米,她说excuse me,i like your coat,我没听清,懵了,what code? 我问她,心想怎么上个厕所还要代码,我不知道代码啊,有点紧张!然后她说no, coat, i like your coat. 还做了手势,哈哈,秒懂,然后跟她聊我的这个衣服颜色很鲜艳什么的,很开心。
然后布完展跟着出去逛街,过马路的时候有个人对着我说pretty coat 还说了两遍。好开心。展会的状况不是很好。中国展商的位置是在楼下,而美国本土企业就是在一楼, 并且她们有很大很好的装潢,位置也非常优越,所以往往都是楼下很多的人,但是中国馆非常少,都是参展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效果光从收到的名片数量来看,比广交会少差不多一半左右。
今年的国际馆也就是中国馆,在一楼,美国馆在二楼,但是停车场一上来就是二楼,相当于我们是负一楼。之前来参展的展商告诉我们以前我们中国馆都是在二楼的,现在搬下来了,可能位置会影响效果。另外标志很少,只有一块很小的白板上写着黑字告诉别人我们国际展的位置,也是属于他们一种保护本土企业的措施吧,因为听说之前中国展的位置很好的时候,美国的企业都很惨淡。
然后美国的企业展位布置简直就是非常的awesone,甚至可以用increadible来形容。非常的creative。相比起来,中国的展位差的不止十万八千里。
对比一下:
1.中国展位设计的比较单调,可能也是主客限制,美国的本土企业展位在二楼,中国的展位在一楼。美国展位都是高级的特装,每个摊位都大概有两个客厅那么大,设计的风格也都非常有特色,从地板到墙上的配件,从色调到装潢都是有有一个主题风格在的。
2. 中国的展位小,美国的展位大。
3. 中国的摊位是全敞开式的,恨不得你看到我们展位上所有的展品,还会把主打产品或者新设计的产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而美国的展馆吧部分都是半封闭式的,有一个帘子拉着,他觉得你是客户,尊重你就会邀请你带你去他展位里面参观。或者是有前台式的,你要参观先把名片递给前台,前台拿着名片去跟里面的业务员说,业务员觉得有必要见你,才会出来迎接你,要不就会直接跟你讲她很忙,现在有个meeting什么之类的委婉拒绝你。
4. 美国摊位不可以拍照。本来芝加哥家居用品展展会主办方要求是不可以拍照的,但是在中国展馆的会客户要拍照一般都是答应的。
第三点应该是我觉得最大的不同点吧,以前从来都没有见识过的,或许这是中美思维方式的不一样,中国人不挑客户的,而美国人只选择有诚意的客户合作。中国人不注意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或许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创新,所以也不在乎你看,哈哈哈。而美国人却不希望自己创新的劳动成果被人家窃取所以悉心保护。凡事皆有因果啊。
另外此次去美国确实也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1.美国的服务业一级棒。就说我经常进出的四个地方,展馆,酒店,超市和专卖店。首先说酒店,服务人员非常到位,每天都会和你打招呼,特别是吃早餐的时候,会问你需要咖啡还是果汁,问你是否需要她帮你拿其他东西,每个人都会一一问到。因为早餐是自助,所以想吃什么吃什么,有很多的种类可以挑选,面包粥,麦片,鸡蛋什么的,也基本能迎合中国人和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并且东西没有的话基本会马上填上,并且你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即使服务员端着东西她都会等你弄好,实在是不行食物太重她门才回说excuse me。而在我们中国最好的酒店都没有这么好的服务吧,至少我没有体验过。另外就是在卖场,女孩子喜欢买化妆品香水什么的,帮同事去买香奈儿的时候问了很多,产品多少钱,加税多少钱,问了半天最后说我可不可以拍个照问同事要哪一款,回去确定了再买,她说当然可以,完全没有半点不开心的意思。不像中国你这样做的话导购已经在心里鄙视你100次。同去的同事告诉我,他去是华诺世奇提挑了半天什么都没买一点事都没有,人家也没有不开心。所以我一般都不去国内那些稍微大一点的牌子逛,根本原因是没钱,也怕挑不到合适的遭人白眼,但是却敢大摇大摆的在香奈儿,mkl里面闲逛,尽管自己根本没有想法要买只是开开眼而已,哈哈。但是国外的卖场sales一般很少记住产品的价格,问一瓶香水的价格,她说不知道,要查查,问这个洗面奶里面有些植物成分,导购很可爱的说good question,我不知道哦,我要看看,然后对着瓶子背后的说明书给我介绍,也是萌萌达 还有就是展馆啦,很多免费的服务,同时也有很多人性化的服务比如有一次我要去找一个客户,他在楼上摆站,我只知道他的展位号。找了半天没找到,因为我们中国展每个摊位logo上都会有展位号,但是美国馆没有。无奈之下问了一个打扫卫生的阿姨,阿姨带着我到处找,她也不因为自己是打扫卫生的阿姨而自卑而是嗓门极大,大声的问那些摆展的西装革履的白人,弄的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但是阿姨最后帮我找到了那个展位,找了5-6分钟吧,心里非常感激。心想国内阿姨不会有这么好的事,顶多告诉你怎么走,不会亲自带你去,更不会有勇气去询问每个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2.就是美国司机非常文明。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看见你在路边他会停下来示意你先走,然而在中国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的啦。
3.另外美国的环境很好,天空很蓝,空气质量非常好。动物不怕人,在酒店前面看到松鼠和一种鸟,在navy pier看到水鸭,和人相处的非常好。
然后说说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
钱来了~~~~~
一般中国旅游团出现的地方都会有钱的声音,就说我们去的几个地点,outlets,Macy‘s , WM, Costco,没跟着去BBB,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大概也是跟前面几个超市一样,所到之处就是血拼和扫荡。特别是outlets和costco. Outlets不知道大家了解不,就是和香港的Sasa差不多,是一些奢侈品买断货只剩下一点的,是奢侈品过季的产品,或者是某些奢侈品牌专门设计的一些稍微低价位的产品专供outlets的,所以这里的奢侈品简直是便宜。所以啊,大老板们就在那里买买买,衣服鞋子包使劲买,从1点半买到5点半还没回来还要团里等,全都是提了几包的东西,心里啧啧,真有钱。到了costco简直就是夸张。她们周一至周五8点中下班,我们去是7点15,也就有45分钟可以买东西哈。Costco是会员制正常情况下没卡免进,但是可能旅行社在美国有点势力或者有点财力,Costco专门为我们这个团设了两条付款通道。因为时间赶,大家推着购物车直接冲进去,简直是扫荡保健品,大家可能来过有经验,或者是听导游介绍,美国保健品非常好。导游充当起了导购,跟大家介绍,什么叶黄素,褪黑素,女人维生素,宝宝吃的,长头发,长指甲的,反正你能想到的都有。都挺便宜,11美金上下,买的两样东西在淘宝查了一下都是150+,这是后话。关键是我们团里都是大老板多啊,老人小孩老婆领导亲戚都要带礼物,所以都堆满了半车的保健品。我是属于出来非常早的,我出来的时候不知所 措,因为导游说7点30特别付款通道才会开通,但我出来还没到7点30,但是看到收银员在喊China, 也就付完钱上了车。但是后出来的人说,画面简直不要太美。每个人都买了好多保健品,收银员急死了,因为8点下班,所以连呼对讲机,叫人来帮忙,想想那个画面就搞笑。不太清楚我们那个团在短短的45分钟内给Costco创造了多少业绩,但是应该很多钱。难怪导游说为什么当地报纸经济的报道老是说中国的哪个旅游团到了哪里,在当地消费了多少带来了多少收入,现在中国人在美国已经不同往日,大体原因是因为中国人现在很有钱。
~~~~以前会很羡慕美国人,喜欢主动和他们去套近乎,在美国人面前也有点自卑。但经历了一段和他们同吃同住同上厕所同坐飞机同排队的日子,也就感觉和他们没什么两样了。大家都是人,能沟通就好,用不着谁看不起谁,对吧,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