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刘若英和那首《后来》进的电影院,和大学好友一起,出来的时候两个人都已经是泪流满面。
电影前半部分确实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剧情很散,青春片一贯的风格和调性。
而在看到林见清的父亲给方小晓写信的地方,我和好友几乎是同一时刻湿了眼眶,旁边座位上也开始沉默,随后啜泣声传来。
至于电影的好坏,也是仁者见仁。
有人说电影更像一部加长版的MV,也有不少人觉得在电影里找回了青春。
剪辑也是常见的用黑白色调和彩色区分过去和现在两条线,不过却巧妙的把现实时空调成了黑白色调,或许是为了印证:跟你分开之后,我的世界失去了色彩。
总之,你看了不会后悔,不看也不会留有遗憾。
故事其实挺俗套的:男女主角狭路相逢,男主的一个机智之举帮女主混过了检票,之后成了好哥们。女主一次次遇人不淑,被男人骗,男主收留女主,两人在共处一室的日子里将革命友谊升华了一下。男主自尊心强,却又郁郁不得志,女主受不了男主的冷漠分手。后来男主自以为可以给女主她想要的生活,女主却只想要一个家。两人最终分道扬镳,男主找了老婆,有了孩子。多年之后,两人意外重逢,笑着说了“再见”。
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
我们今天不谈电影,只谈感情。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很多年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
一场好的爱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最无奈不过是,在错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
当林见清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他遇上了想照顾一辈子的女孩—方小晓。于是他的人生规划里,便有了她的影子。
毫无疑问林见清对方小晓的感情从一开始便超出了好朋友的界限,所以才能在方小晓每次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甚至不惜与人大打出手。
他一直以为方小晓要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当他买下来大房子之后,却因为变得没有人情味而永远的失去了方小晓。
人总是会成长的。方小晓也是。
她一开始给人的感觉确实是物质的。为了能在北京扎根,频繁的更换男友。而在看清了自己的内心之后,她选择了跟着一无所有的林见清。
长大之后的方小晓,比起舒适的生活而言,她更在乎的是那个一起生活的人是谁。比起一个房子,她更想要一个家。
只是男孩永远成长得比较慢。
等到他懂得的时候,终究是错过了。
他们彼此活成了对方期待的样子,却没能在一起
方小晓和林见清重逢之后,她跟他要了一支烟。两个人一起边抽边回忆往事。
第一次搬到林见清的出租屋的时候,方小晓看不惯动不动就抽烟的林见清,甚至还要求他掐灭了烟。
而后来两个人在一起后,方小晓学会了抽烟。
因为喜欢对方,她总是笨拙的以自己的方式,向这个男孩靠近。
对于林见清而言也是。
他的价值观,有一部分是拜方小晓所赐。
曾经的为梦想而生,变得越来越现实。
曾经把钱看得很淡的人,变得越来越虚荣。
他买下了方小晓曾经最喜欢的大房子,却也因此而与她渐行渐远。
林见清教会了方小晓做自己,却也因为她失去了自己。
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
不知道为什么所有故事,都会以遗憾收场。
曾经说着“分手后,就不要再见面的”人,却偏偏会重逢。
如果当时你没走,后来的我们会不会不一样?
如果当时你上了地铁,我会跟你一辈子。
他们以为一个不会走,一个以为对方会挽留。却终究,败给了年少。
十七岁的时候没收到你的花,二十七岁请我喝酒吧。
再次相见,一个已经结婚生子,另一个却仍然半开玩笑的说自己快要出国了。哪怕自己仍旧过得不温不火,也希望对方看到自己过得很好,不想让对方有所愧疚。毕竟,那个人,陪伴了自己整个青春。
就像林见清的爸爸给方小晓写得信里那样:
这些年他好像突然长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你,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这些可能要等你们老了才能体会到。做父母的,你们和谁在一起,有木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们过你们想要的日子,健健康康的。
像我老了,眼睛瞎了,见清也说我什么都不懂,那年在火车站,我还以为我握住是你的手,却发现不是你的手。我就明白,就算你们俩走不到一块,我们也会是一家人。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
你有没有恨过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