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施善?时下越来越多的好心人,通过各种各样方式帮助那些需要被社会关心的人。希望我的文章能在你施善时唤起那部分被你忽略的,而对于被帮助人来说很重要的东西,请记住施善并不是施舍。毫无尊重的施善,我选择拒绝。
古人不食嗟来之食,孟子曾说: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即使要饿死也不吃别人用脚踢过来的食物。因为被施予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他宁可选饿死。
如果一个施善人无法在给予金钱等物质的同时也给予被施善者尊重和平等的话,这样的给予,又和施舍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你的目的只是想传播善意,那何必做的让人羞于的接受?亦或是你的目的,只是希望让自己看起来很慷慨,使那高傲的虚荣心借着浅薄的同情从你郁积的思想中发泄出来,从而收到他人的称誉或是敬仰?
作家毛姆曾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说到:同情体贴本是一种难得的本领,但是常常被知道自己有这种本领的人滥用了。他们一看到自己的朋友有什么不幸就恶狠狠的扑到他们身上,把自己的全部才能施展出来,这未免就太可怕了。同情心应该像一口油井一样喷薄自出,惯爱表同情的人让他纵情奔放反而使那些受难者十分困窘。
曾经做题看过一幅漫画,使我这个在题海中无数次遨游算是身经百题的人至今无法忘怀,讲的是,两个小女孩一个身着华美服饰抬着高傲的头颅只用两根手指抓着另一个女孩的右手,另一个穿着有补丁衣服的女孩死死的低着头,恨不得将双马尾辫都狠狠地藏到地下,左手拿着标有捐赠一千元的牌子的板子,背后的条幅是好心捐赠,然后一群人在拍照摄像。这是几年前的题了吧,可我依稀可以记得他给我带来的震撼。
同情心更应该像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内心,带来暖暖的善意,而非不顾他人尊严人格的作秀。漫画可能是夸张了些,可现实中多少类似的现象?贫困生在全校师生的注目下上台接过贫困奖学金多少多少的大牌子,台下无数镁光灯闪起,留下孩子那一张张困窘的面庞,接着孩子感谢鞠躬,家长致辞感恩戴德,施善?请问你高调施善的时候想过那些孩子的自尊心么?贫困也是一种隐私,一些大公司邀请媒体大肆宣扬捐赠了某某贫困学生钱款,提高公司知名度的同时又给公司贴上亲民仁爱的标签,而孩子的自尊心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无人理会,施善?完全违背了施善的目的作秀让许多贫困生大喊受不了,甚至拒绝钱款。
一次坐车广播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纽约的冬天积雪盈呎,有时夜里下完雪早上连门都推不开遇到这样的情况,公司商号会停止上班,学校也通过广播宣布停课,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惟有公立小学,即使那雪已经积得难以举步,却仍然得上课。只见黄色校车艰难地在路边接送小孩子,老师们则一大早就喷着白雾,铲开车子前后的积雪,小心翼翼地开车去学校。
据统计,十年来纽约的公立小学只因为超级暴风雪而停过七次课。这是多么令人不解的事,犯得着在大人都无须上班的时候让孩子去学校吗?小学的老师也太倒霉了吧?
于是每逢大雪而小学不停课时,都有家长打电话去质问学校,妙的是,每个打电话的,反应全都一样──怒气冲冲地责问,再满口道歉,最后笑容满面地挂上电话。
原因是,学校告诉家长:在纽约虽然充斥着百万富豪,但也有不少赤贫的家庭,后者白天开不起暖气、供不起午饭,孩子的营养全靠学校的免费中饭,甚至多拿些回家当晚饭。学校停一天课,穷孩子就受一天冻、挨一天饿,所以老师们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意停课。
有家长问:“何不让富裕的孩子留在家里,贫穷的孩子去学校享受暖气和营养午饭?”
学校的答复是:“我们不愿让那些穷苦的孩子感觉他们在接受救济。因为施善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
这是给予人温暖的施善,和某些被名誉蒙蔽双眼的慈善家,慈善公司相比差别不言而喻。
希望这个社会能给被施予者多一分尊重,少一分困窘。也希望看过文章的你下次施善的时候,勿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