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了,我发现班上一男生把头顶上头发用皮筋扎了一个小辫,令我马上想到了戏剧中的“苍娃”,虽然我很想笑,但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因为这孩子座位在边上,并没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所以我决定暂时放下这件事,开始上课。
这节课,学生学得很投入,快下课时,我说:“今天,一个学生的头发令我想起了戏剧中的小苍娃。”学生对苍娃陌生,但对头发敏感,目光射向那个男生。我又说:“其实,他的发型令老师想写一篇作文,题目就是一一我们班的‘苍娃’,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会写些什么吗?”同学们个个笑逐颜开,很好奇我会写什么,我把如何写一个同学的思路给孩子分享了一下。最后,为了消除这个“模特”的尴尬,我笑着说:“让我们用掌声感谢××同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作文素材。”大家笑了,他也笑了。
下一节还是我的课,我走进教室,眼前的景象令我惊呆了一一班里好几个男生扎起了小辫,甚至有个男生扎了3个。我觉得必须要制止这种低级趣味的事情。我严肃地说:“上课前,男生们,请把你的小辫去掉。”同学们愣住了,这几个男生羞愧地赶紧用手把头上皮筋拽了下来。我问大家:“老师为什么不让男生扎小辫?”同学们沉思着,我接着说:“同学们,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老师上节课说××同学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素材,并不是说男生扎小辫是对的,男生这两个字代表着勇敢、坚强和责任,男生就应该有男生的样子,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不能人云亦云,并不是说别人做了这件事,这件事就是对的,希望同学们以后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随波逐流。”
今天的事情也让我反思,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老师,要呵护孩子的尊严,但是在是非面前,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不能含糊其词,要把观点表达清楚,传递给孩子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