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现在,看了好几部电影。一直想着写点什么,但也一直没特别大的动力。直到昨天晚上看了林更新演的《三少爷的剑》,实在忍不住要发两句牢骚。
说之前先讲一下我的那些看书经历。
人生中的第一套书是七八岁时爷爷送给我的几本水浒传连环画,那种小册子,用以前的话说就是小人书。黑白图画配文字,看起来很带感。在八几年的农村,物质匮乏,书本不见得有多贵重,但是不会有多少人家会给孩子买这些书。很多年里,直到我离开家乡,我一直把这种小人书当作是非常贵重的东西。这套书爷爷一共给了我八本,但其实并不是完整的。因为不全,所以故事也不完整。看到《林冲雪夜上梁山》这节就没了。问爷爷要其他的,他说藏起来了,要等过年才给我。在这期间以及后来的几年间,我把家里能藏东西的地方翻了许多遍,也没能找到。那时的我一直深信,书一定是被爷爷藏在某个我不知道的地方。到如今,自己有了小孩后才明白,大人时常会对小孩说一些觉得无关紧要的谎话。但小孩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真。多年后的一天去逛书店,居然发现有卖的这套小人书,一整套的,七十多册。感慨万千。
上初中后,经常去表哥家玩,每次去了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去床底下的箱子里把他学过的历史课本翻出来看,从原始社会到近代史,一篇一篇当成故事来看,很有乐趣。一直就对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有着比较多的兴趣。后来读大学最喜欢看的书也是历史方面的,在图书馆翻了很多野史正史出来看。这里推荐一下我最喜欢看的一个系列,吴羊璧写的《五千年大故事》,超赞,不要错过。在老家时,还经常跑到邻居家里找书看。邻居哥哥以前跟村里的包工头修房,干活之余,最喜欢的就是看书。说起来,他也算是村里的另类,农村人在干活之余,大多是打牌娱乐。喜欢看书的也都是家里上学的小孩。大人喜欢看书的真没几个。这个哥哥长得也带点书生气,我一直觉得他不像干苦力活的。那时我隔三差五跑去他家玩儿,总能搜刮点新书出来,各种奇奇怪怪的书,小说、故事会,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杂志等等。我跟古龙就是在这里结缘的。1999年的春节,我在他家看到了《多情剑客无情剑》这本书。大年初一,我没像往常一样四处串门拜年。在房间里的煤球炉边,蜷缩在那张老旧的红皮沙发里,捧着这本书,沉浸在李寻欢的世界里。那年我高一,正是最爱装逼的年纪,最喜欢的句子是“生又何欢,死有何惧”。觉得自己是特别的一个。说得好听点是年少轻狂,其实就是一自以为是的二逼。现在我只能用“谁年轻时没傻逼过”来为自己开脱。整个高一,在学校旁边的小书屋里,那种交十块押金和一天五毛租金的地方,我把古龙的书,全套三十六册,一本本的租了来看。早读、课堂、课间休息、晚自习,全天都不闲着。所有的书都快看完的时候,心情是很纠结的。最后看的是《飞刀又见飞刀》,看得很慢,很慢。因为我知道,看完这本,就没法再看到他的文字和他的故事了。这种心情在后来我看金庸和琼瑶的书时也有过。这是后话。当时还有个意思的事情,班上刚好有个同学迷金庸,他说金庸写的武侠小说最好,我呢就说古龙最好,两个人各执一词,而且后来各自也都模仿着金庸古龙写一些小说。班上的同学就给我俩起外号,他叫金庸,我叫古龙。后来我俩成了很好的朋友。
说回电影。《三少爷的剑》是古龙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古龙的书里面,很少有主人公功力冠绝天下。小李飞刀很厉害,也才排名第三。楚留香、陆小凤也不是天下第一。更不用说王大路这些战五渣。但是三少爷谢晓峰,他就是第一。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是。三少爷隐忍了很久,在被一众敌人威逼之时终于拿起了剑,此时没有打斗,画面静止。古龙的描述是“三少爷的手里有剑时,有谁敢动?”。感染力十足。这书前半部分都在为三少爷这一次拿剑的场景做铺垫,所以你说这场戏有多关键?这么关键的戏,电影拍出来没?或者说效果达到没?完全没有!有的是,三少爷在众目睽睽之下从人堆中杀出来。卧槽,三少爷的功夫有多好,需要打一套出来吗?耍猴呢?奥运会体操表演呢?这场景他妈的俗透了。最后一场戏安排燕十三和三少爷在高山之巅决战,啊哟我去,导演是不是已经被自己的才华感动哭了?我想说这是要搞华山论剑吗?就算是华山论剑,你拍这样,我得喊金庸打你狗日的。我就不说演员演得有多稀烂了,完全get不到点上。要我找原因,只能说演员没看过原著,要是看了还演这样,那你说这演技是有多差。不过话又说回来,也许我不该对导演有太高要求。古龙的书改编电影电视也不少了,真正好的有几部?从上世纪成龙演的那些,还有焦恩俊,郑少秋,张智霖,张卫健等等,都演过很多,但几乎没一部拍成功的,虽然也都有一些亮点,总体来看改编都是失败的。倒是有几部非古龙作品的电影拍出了古龙的味道。比如,我最喜欢的《剑雨》,当然剑雨也有瑕疵。还有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感觉王家卫的电影里都带那么点古龙的味道。
为什么拍不好?我感觉这些导演在拍武侠剧的问题上有一种惯性思维在作怪。大家都想去讲好一个故事,急于去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古龙的书其实更侧重于对人的塑造,所有的故事都是为了衬托角色的个性。这是古龙小说跟金庸小说不同的地方。看完金庸的书,你会记得很多经典桥段,华山论剑,古墓学艺,面壁思过。看完古龙的书,你只会记得楚留香,李寻欢,燕七这些名字,至于他们做过什么事,未必记得起,也不重要。角色塑造不仅仅是针对主要角色,对每一个出场角色都很重要,因为古龙的书里面无论哪个角色都是独具个性,戏份少不代表不重要。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主角。所以想拍好一部古龙剧,难度就在这里,每个场景,每一位演员都很重要。但实际情况下每个演员对古龙作品的理解又有差别,这跟人的欣赏水平有关。这首先就需要有一个会欣赏古龙作品的导演团队,由这个团队去把控整个影片的基调。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不高兴了,U CAN U UP,NO CAN NO BB。妈个鸡,你别说,我还真想上。我跟你说说这个念头是怎么冒出来的。年初一去看了星爷的西游2,才发现他的野心很大,他这是想把西游记拍成系列电影的节奏。说起来,香港电影是有这个基因的,好的电影都拍了续集。西游记是个现成的好题材。很多中国导演嘴上喊了很多年的事,星爷不声不响的做了起来。真正的实干家,不玩虚的。抛开电影质量不谈,就这点,我服。也特别羡慕。因为我看了《三少爷的剑》之后,也产生了拍古龙电影的想法,把他的经典作品拍成系列电影搬上大银幕。想法特别简单,不会比这些个人拍得更烂吧?不要笑我,我说了,首先这只是个梦想。做梦的时候想一想,没得黑吧?
就说到这里,有心情了再聊一下这两天看的另外两部电影,西游2和大闹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