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能贯彻自我意志的人吗?
你曾经因为不用选择而感到庆幸吗?
今天来聊聊个人权力
马克思说:权力是指在他人反对的情况下贯彻自我的能力。
个人权力本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是我们做选择,下决定的能力。
但是在柴米油盐的消耗下,有的人开始随波逐流,丢失了权力,丢失了方向。导致的结果就是价值感缺失,幸福感下降,事业上也难以有大成就。
那么人为什么会失权?
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二是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权力
(一)
先说说前者
提出控制点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把人分成两种类型:外控型和内控型。外控型的人认为成败皆由外部力量控制,比如机遇、命运、无法抗拒的规则或制度等,人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内控型的人认为成败是由自身的内部因素决定的, 行为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能力或努力。
相信大家经常会被灌输这样的话:
“选择大于努力,方向决定成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这类名言是偏向外控系统的行为方针。尊重客观趋势,实事求是本无可厚非,但是当人们过度倾向外控的一侧时,人就会变得患得患失,选择困难,内耗严重;严重的还会变成林妹妹,每天都如履薄冰,难以真正享受拥有的一切。
外界条件的影响被过度放大,个人的选择和决定就显得无足轻重了,这就是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的原因。
(二)
比起前者,直接放弃个人主权的行为则显得更为隐秘而具危害性。
从儿童时期起,大多数人都是有监护人代为选择决定事项,儿童对于父母有天生的依赖性。而这种依赖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转化为青春期的叛逆乃至成年后的独立。
但是我们是否真的独立了呢?对于很多“巨婴”来说,所谓的独立还是局限在权威的安全范围之内。面对真正的抉择,很多成年人还是习惯性的寻求长辈帮忙下决定。
人害怕自由。
把握主权是个耗能的行为,你需要面对的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旷野,这会让很多人感到恐慌。人就像掉进水池里拼命的寻找自己的救命稻草,寻找能够信赖的权威,寻找能够依赖的伴侣。有的人甚至会自暴自弃沉溺于痛苦,表现渺小和脆弱,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外界,推给他人,仿佛自己不用承担自己的命运。
放弃学习游泳而抱着救生圈不放手,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找回自己的路?
当我们意识到以上的情况的时候,我们已经踏在起跑线上了。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则是直面挑战,然后承受后果。还是那句老话,只要能承受选择的后果,怎么选都是对的。只要能握紧主权,哪条路都能抬头挺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