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茔茔蔓草,岁岁不老;
风雨如晦,死生为谁?
一
这世间,永远不缺传说。那些逝去的人,留下的不只是故事。
汉武帝元光二年上巳之日。
清晨,淮南国翁主刘媗与丫鬟来到渭水河边。刘媗将采来的杜兰叶包好,放在水面上,看着杜兰叶随着河水漂远。丫鬟将做好的五彩线包系上铜铃,在空中摇晃,清脆的铃声洒向四周。丫鬟向前一抛,五彩线包随即落入水中,水面激起波澜,铜铃也沉入河底。
彼岸,韩衿带着随从视察。只见韩衿身着白色盔甲、红色披风,手持一杆银抢,胯下汗血宝马使得他英姿飒爽。因战绩卓越,武帝破格提拔韩衿为振翊将军,可谓英雄出少年。
刘媗正是豆蔻年华,见到韩衿这样年轻有为的男子,少女之心蠢蠢欲动。
丫鬟瞧出小姐的心思,说:“小姐,那人一定是个将军,咱们过去吧。”
刘媗红着脸,不说话,却又不由自主地往对岸看。
回到家中,刘媗对自己说芳心已许,恕不改变。
二
翌年。黄河决堤,濮阳百姓死伤数万,三十万人无家可归。
武帝十分震惊,即可派韩衿率十万士兵前去救灾,同时让韩衿任救灾督查,全权负责。
刘媗亦听说这次来救灾的首领是韩衿,即从府中跑出来。在军队出发前赶到韩衿的面前,她看着韩衿说:“君此次赈灾,路途辛苦,妾愿守候,盼君归来,以了芳心。”
韩衿在马上望着刘媗,一件云英紫裙显露出少女的芬芳,头上可爱的发髻,两个麻花辫,那么的单纯俏丽。清秀的脸庞上,两条淡淡的弯眉,一双晶亮的眸子,明净清澈,灿若繁星。一张抹了粉色胭脂樱桃小口,是那么地让人怜悯。
如此的女子站在自己面前,韩衿纵是铁打的汉子,也难免不心动。但毕竟是战场上九死一生拼杀回来的将军,韩衿定了定神,长舒了一口气,对刘媗说:“翁主,末将乃布衣出身,从军后承蒙圣上厚爱拜列将军。今受圣上的嘱托救百姓于灾难之中,此去不知何时能归。且翁主年幼,尚未及笄,还请翁主回吧。”说完,带领士兵出发了。
刘媗望着韩衿的背影,咬了咬嘴唇,思索着。
三
一路之上,饿殍遍野,叫喊声、哭闹声不绝于耳。韩衿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天灾,让这么多百姓失去生命,有多少家庭被拆散,又有多少人失去了家园。随军士兵也有不少人哀叹,悲伤的情绪难以消散。
韩衿即刻下令,让士兵们给灾民分发粮食,同时亲自和士兵一起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时隔半年,濮阳百姓恢复生机,韩衿回京复命。
四
春去秋来,时光总是那么快,快得让人追不上。
三年了,韩衿接到圣旨被派往定襄戍守。
也就在这三年里,刘媗常书信于韩衿,少女之心跃然纸上。
那年的正月十八,刘媗在信中写到:“君戍守襄城,军务繁忙。身旁无妻,举箸提笔,无人相侍。妾已及笄,君若有意,妾必前去。”
再过了三年,刘媗同阿姊刘陵来到长安城,为其父淮南王刘安结交皇帝身边的红人。
于此同时,韩衿回京当差,常与刘媗碰面。
刘媗心中欢喜,却又惶恐。
又是三年。
这一年,韩衿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讨伐匈奴。刘媗却身有重疾,久久不能痊愈。
刘媗深怕韩衿一去不归,独自一人追赶大军十余里。一边追,一边呼唤着韩衿的名字,那急切的呼唤声响彻在天地之间。
然,一个孱弱的女子如何追得上出征的大军。
刘媗用尽了力气,扑倒在路上。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出,染红了那洁白的衣裳。此后,刘媗憔悴瘦骨,卧在屋中,日见抑郁。
五
元狩元年。
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被揭发意欲谋反。武帝勃然大怒,派卫队欲将其抓获。刘安和刘赐殊死反抗,怎奈寡不敌众,双双被捉。
刘媗和阿姊刘陵亦被关入大牢,从此世上再无淮南国翁主。
此时,韩衿已从塞外归来。听说此事,心有愧疚。便去求见武帝,希望能够见刘媗一面。
武帝也深知刘媗与韩衿之事,但却断然拒绝,并不许韩衿觐见。
韩衿无奈,在未央宫门口下跪,恳求武帝网开一面,并叩首不止。
正直寒冬,青砖无情,北风无义。
韩衿的额头已磕破,脸上分不清哪些是泪水,哪些是鲜血。
宫里侍从向武帝禀报,武帝拂袖而去,不以理会。
翌日,韩衿见诉求无果,只好郁郁而回。
那身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地孤独、无助。
六
元狩元年年末。
狱中的刘媗日益憔悴,阿姊刘陵整日以泪洗面,却实在找不出解决的办法。
韩衿多次去探望,但因有武帝的禁令而不能见。每次来带的食物和衣物,也都被狱中守卫一一退回。
“看来圣上是不会同意我的请求了。”韩衿心中万分的懊悔。
终于有一日,刘媗再也没有睁开眼睛,撒手人寰。
阿姊刘陵痛哭疾首,恳求狱中守卫将此事告诉给韩衿。
韩衿得知后,飞奔至大牢,跪在刘媗的身旁,嚎啕大哭。阿姊刘陵也爬在刘媗的身边,摇晃着妹妹那瘦弱身躯,泣不成声。
罢了,韩衿抱着刘媗,从狱中走出。武帝在远处望着他,摆了摆手,转身离去。
七
秦岭终南山。
一座坟前。
韩衿面对着墓碑,思绪万千。
真不该,去拒绝。
真不该,不理会。
真不该,不回头。
真不该,不珍惜。
到如今,香消玉殒。
只留我,孑然一身。
起身,拔出宝剑,在墓碑上刻下“不老”二字。
八
翌年,上巳之日。
渭水河畔依旧人声鼎沸。
韩衿来到当初遇见刘媗的地方,心中甚是怀念那个美妙的女子。可是这辈子注定再也见不到了。
远处,十几个孩童一边欢快地打闹着,一边唱着歌谣:“茔茔蔓草,岁岁不老;风雨如晦,死生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