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分享的虽然是关于写作业,其实如果你的孩子在学龄前,不涉及到作业,对于孩子日常行为的管教同样适用,学习融汇贯通后,所说的话术,原理是通用的,因为它们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都是以心理学,教育学为基础。
当孩子问:妈妈,这道题怎么做?你能不能给我讲讲。
我们落实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知的清清楚楚,行的彻彻底底。这里把孩子分为两种
对于外向孩子:家长能不教就不教,可以如下回复
1. “谢谢你信任妈妈,拿过来给我看一下”
2. “咦,还有你不会做的题目吗,妈妈得认真看看(这里会给到孩子暗示,不会做只是偶然情况,孩子会感觉我平时功课挺好的。给到孩子足够的肯定)”
3. “宝贝,我也不会”(认真审题后回复)
4. “等一下你做出来了,记得给我讲讲。一定要教教我 ”
这样做的目的: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否则孩子没有大人在身边,没有别人的指令,他不知道如何行动。我们总不能陪他上考场吧,学习的主体是谁,谁该对学习负责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孩子经过思考之后,仍然不会,怎么办?这个时候怎么教?
三字经:先提示,分步教 。
先提示(用最精炼的话提示孩子思路。任何多余的话对于孩子都是干扰,我们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大人指导太多,对于孩子是一种阻力)
直接的帮助有时给孩子传达一个信号:没有我,你不行。没有家长陪读,孩子搞不定作业。直接帮助孩子写作业,且引以为傲的家长,这体现的是你的成就感,还是孩子的成就感?孩子会想: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用大人的“行“,对比出孩子的”不行“
分步教(如果非教不可,先教第一步)当孩子做出第二步,第三步,马上给予积极反馈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我才刚刚想出第一步,后面的还没有想出来呢“
请注意,“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是一个启发式问句。这个问题的作用:
第一, 用问题刺激孩子思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父母就是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孩子养成善疑,善问,多思的习惯。
第二, 知其所以然,加深印象,巩固复习。输出就是最好的内化。
第三, 调动孩子的活力,让孩子找到成就感。孩子从问话中,会自我感觉不错,这是把功劳还给孩子,他找到成就感,才会有自动自发持续学习的源动力,谁不希望孩子有自动自发持续学习的动力,所以让孩子的感觉好起来吧,孩子的感觉好起来,他才能做的更好。下一次他就有勇气独立思考。
第四, 问句还可以训练孩子表达。 父母好为人师从头讲到尾,痛快了自己的嘴,剥夺了孩子练习表达的机会。孩子说出解题过程,就在同步发展各项能力。
有人可能会说,那样说话也太麻烦了,直接对孩子说:你真棒,好孩子,棒 棒 的。从心理学上理解,避免对孩子的评判。比如:你是个好孩子。类似的判断和评价性的赞美尽量不用,孩子听多了类似的赞美,孩子做事总会从外界寻求认可,他做一件事如果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就会有挫败感,孩子会对别人的反映比较敏感,活在他人的眼光里,甚于形成讨好型人格。
对于内向孩子 :他比外向的孩子更加需要安全感,他在意父母的态度,对父母言行里传递的信号更为敏感。可以温情的看着孩子——
“宝贝,以前这类题目你很快就做出来了,
是哪里不舒服?还是题目太难了”
“需要妈妈协助一下吗“
不要让孩子因为作业对父母产生恐惧不安。只有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他才是安全的。孩子才有意愿去完成学习任务。
讲解过程同上。
善后肯定:“妈妈没有帮你写作业,你并没有埋怨我,谢谢你这么理解我,你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了作业,妈妈很欣慰。
“今天写作业遇到了一些困难,你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你尝试了不同的方法,努力思考了10分钟,终于把难题解决了。我看到你露出了得意的微笑。祝贺你又学到了新知识。”
没有什么理所应当,对孩子做出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孩子会更愿意去重复这一行为,从而会塑造他正解的行为,最终得以强化,养成习惯。
教育改革也提出:启发诱导原则。我们是要给孩子灌满一桶水,还是让他拥有一口活水,他有源源不断的思想,有创造力的想法。
我们讲解的是自己的思想,那不是孩子的。只有爸爸妈妈从小让我自已做,长大后我才能做自己。
感谢您的阅读。下期分享内容:到了写作业的时间,孩子没有写作业 家长如何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