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在村里家里是缺衣少食的。妈妈做的卷粉可是美味。那时候大米总是稀缺物,永远供应不上。那可能是夏秋之交的时候吧,天有点凉。妈妈用大米浸泡半天,滤干水分,担到老村用石磨磨成米浆。把石磨清洗干净,把大米一点一点的加到石磨中间的小孔里,加入水,然后转动石磨的把手,把手在石磨的摩擦中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米浆就慢慢形成一条线,慢慢流到桶里,米浆有一股好闻的清香。那时候太小,好想帮妈妈推石磨,感受那种制作美食的快乐。不懂那时候妈妈的感受里除了有做美食的快乐,会不会有做美食的累呢。大概推磨推了几个小时吧,米浆全部磨好了,妈妈又把米浆担回家里,重头戏来了。回到家里就是洗干净大铁锅,烧开水,洗干净圆圆的大盘子,好像要在盘里刷上一层薄油,浇上一勺米浆,放到大铁锅里盖上锅盖蒸一两分钟就熟了。取出蒸好的米浆就是一盘一层的米粉了,用手揭开粉皮,卷起来就是卷粉了。就这样放嘴里,已经是美味,爽滑有嚼劲儿,要是蘸上点酱油或者酱油辣椒酱,嗯,口腔里拥有了整个世界。除了这个简易版的卷粉,米浆还可以加工成升级版的多层卷粉--“水糕”,类似糕点,所以叫水糕。水糕可以是把一些切碎的大头菜和米浆混合,浇上比较厚的米浆到盘里蒸熟,再重复几遍。现在人们都偷工减料底层是单纯的米浆蒸熟,表面撒一层大头菜或者别的菜。水糕的口感有大头菜的鲜香,口感更加丰富,那些年是买不起肉的,现在有条件的话可以把猪肉沫和大头菜一起蒸,味道应该更上一层楼。可惜现在也难找回小时候的石磨,难找回小时候吃卷粉和水糕的快乐了。
除了做卷粉和水糕,妈妈还做了好多其他的美食。在老家住的几年,大米真的难以供应我们这个家庭,碎米、杂粮也可以是一种美味。有时候奶奶家给了一些碎米我们家,妈妈就用来和小米一起做锅巴,刷上一点油,又香又脆。干木薯片,很多家庭用来喂牲口的,妈妈却可以把它加工成美味。晒干的木薯片用清水浸泡两三天,然后用大锅把木薯片煮烂,最后把煮烂的木薯片加点盐、猪油、葱花炒得香香糯糯的,那个味道有点发酵过的味道,酸香,不愧是填饱肚子的好东西。现在生活好了,可还是怀念小时候的味道。
这就是我的美食家妈妈,虽然她过了太多年吃不饱的日子,但是她却乐观、热爱生活,不怕困难,迎头而上拉扯我们几个兄妹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