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活的地方总存在一些让人不解,比如说——忙
打电话,朋友说“忙啊”
聊天,隔壁的同事说“最近太忙了”
望着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科里的兄弟一脸无奈“不知道还要忙多久”
对啊,还要忙多久?忙,这个一直困恼加班狗的难题,高悬头顶。很多时候,在忙碌的喘息期,我们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即使内心明明知道,这永远不会有答案。从青丝到白发,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浪漫都交给了忙碌。
曾经有一段让现在想起来非常奢侈的记忆。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做完手头的工作,准时走出办公室,然后,就是属于自己的时间,一份亲手烹制的晚餐,一部关注好久的电影,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都是最好的味道。这其实是一份平凡,但即使是这样的平凡,对于我们,都稀缺异常。而现在,我们总会有干不完的工作,总会有不知何时的加班,总会有一个月后的检查,这些,都是我们忙的故事。
其实,忙碌是一个社会进阶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因为分工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肯定是工作量越来越大。但当忙成了一种习惯,我们分不清白天黑夜,上班下班的时候,忙还是一种正常吗?
另一方面,领导还陪着我们呢。
我们到底在忙什么?
办公室小杨开玩笑说,我们一周干了那么多活,天天跑上跑下,但周末一梳理,发现没有几样能上得了台面,这不是一种负增长么。也有这么一位比较叛逆的同事,他喜欢拿数据说话,他把自己的一天填进了统计表,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个人的一天,按照10小时的工作量计算,我们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路上”,包括等待,聆听,走动,接电话,修改,发呆,交流,而真正算得上有效率的时间,只有3个小时。
这就是我们的忙碌,一种长着厚厚脂肪的东西,因为我们时间不可控,因为我们没有选择,因为我们更多的是磨蹭。
瞎忙。像一只无头苍蝇,机械式的接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经常为了一个标点符号,为了一个“地”“的”选择耗费精力。还记得一个特别认死理的人,本来就比较简单的一个A4表格,整整耗费了一上午的时间,让他这么干的,仅仅就是希望美观一点。而等他的人,已经足足坐了2个小时。
真忙。工作来了,总得有人要去落实,一个单位,真忙的就那么几个人,天天跑上跑去,天天风里来雨里去,地球离了他转不了,这类人,也是一种悲哀。大多老实踏实,老黄牛一般的人,特别容易满足,对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扮演什么角色就干好什么工作。
磨时间。我们都反感磨时间,但却身不由己的陷入其中,有的单位为了提升效率,创造性的开展加班制度,恨不得让你把睡觉的时间都交给单位,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效率再高,也只能按部就班的去落实,或是把三天的工作用五天来完成。因为到后来,我们只知道明天这个时候还得加班。
我们忙为了什么?
和一名离开单位的朋友聊天,说起加班的日子,依然会带着莫名的情愫。回忆几年前,在激情似火的年代,仿佛一个人的精力只有在紧张的工作中才能得到释放,那无数个没有日夜的日子,成全了友谊,也成全了忙碌。随着岁月的生长,年龄的增加,我们感叹更多的是,身体不允许了,我们也有了更多自己的牵挂,在往事阑珊那一刻,心中都不由的生起了一个疑问,忙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下面三类人可以简单的做一个解答。
对未来怀着一腔热血的人。这类人大多刚走入职场,希望获得认可,希望窥探到未来的那几张碎片,每日每夜的伏案疾书,努力得让自己都感动。
无牵无挂心怀责任的人。这类人没有成家,没有妻儿的牵挂,父母健康,暂时不需要赡养,处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他们大多不问今天,只管未来,心有责任,愿意扛起那一面加班的大旗。
大环境中的从众者。他们没有前两者的激情,却因在一种氛围中,为了家庭生计,不得而为止,如果你给他一条更好的出路,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离开,这也是当前的大多数,从众的那部分。
我们的生活从来就不缺少忙碌,缺少的是在忙碌中找到自我,找到一份价值。
我们仅仅就是忙吗?
生活很长,人生很短,每个人都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一些有价值有影响有意义的事,但我们不是王思聪,有个首富的老爹,一个小目标就足够普通人仰望一辈子;我们也不是演员明星,靠一张脸蛋就能撑起生活的大伞。但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自己扮演的角色,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一个一路从风雨中走出来的自己,我们可以忙,但不能让忙迷失了方向。
生活的启示就是,我们没能力改变,那就努力融入,而在过程,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定下几个小小的目标,当然,不是那一个亿。
保持一份目标牵引。目标牵引虽然有弊端,但却是一种最好的引领,特别是在忙碌得快丧失自我的情况下,我们不妨给自己打上一针鸡血,告诉自己,这一年,我还有个目标,未来五年,我还有个规划,然后把每一天分解,今天一小步,明天就会离目标越近。
留有一份足够的清醒。这份清醒很重要,让我们在忙碌中保持一种思考,即使很忙,即使再累,但我们的大脑仍然在高速运转,人不能当机器人,只知道接受指令,不知道如何转化输出。思考的过程恰恰可能就是我们减少忙碌的过程。
给自己一点私人时间。留下点时间,学点自己的东西,这不是一种奢望,不管我们再忙,有再多的任务等待去完成,我们都可以利用那么一两个小时来成全自己的一些“私心”,看几本好书,写几篇小文,或是培养那么一两个小兴趣,我们可以把它看得更短一点,相对于浩渺的时空,生命,本来就是一种夹缝中的尝试。
在年轻的生命里,我们都会有一段抱怨、迷茫、纠结的历程,如果用一生的长度来看,这段岁月可能只算平静水面的一朵小浪花,但它是一份必不可少。
理性最终是一切不安和不满最好的心理医生,我们能做的,当前更多是一份努力,愿我们的茫茫岁月不在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