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当我们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时候,开始接受品德、养成、性格的逐步培养,开始学习语数英各科知识。
让一个个丁零当啷的小豆豆,懂规矩守纪律爱学习,绝非易事。
上课了,同学跑出来,告老师要去卫生间,老师允许她去了。第二个同学喊也要去,第三个同学也要去……而另一个同学告诉老师水瓶盖打不开了。
课堂上,小明不停地摆弄文具盒,提示后,文具盒安静了;小明开始不断地挺直身子,举起双臂,大伸懒腰。提示后,小明他趴桌上,出神地望着窗户外的天。
背儿歌背得快的同学,早已背会。而没有背会的同学,依然嘴巴紧闭。
老师说“a”是圆圈后面拖尾巴,他却总是尾巴长在头上。他说,圆圈躺下了。
下课了,困了一节课的两条腿总要撒开跑,像在狂野中那样奔跑。教导主任还没来得及喊出口,他摔倒了。好在塑胶地面,没有碰伤。但孩子放开嗓门大号。
上操的队形,排了n 次,嘱咐了n的立方次,记着左邻右舍。再次站队,又有几个孩子,忘了位置。
讲述、叮嘱、强调…反反复复
白天,告诉孩子,这样坐,这样站,这样上课,这样写字。
家长接孩子的时候告诉家长,应该这样,不能那样。
班主任的嗓子说哑了。
教务主任的腿跑细了。
一学期以后,一年以后,两年以后……
妈妈惊奇地发现淘气宝宝不见了。俨然,我们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有模有样的小学生。
此时,我们不要忘了小学低年级的老师。我们就是在他们一次次的指导中,一次次的叮嘱中,一次次的纠正中,成为今天的模样。
“仓”和“仑”这么简单的两个字,总分不清;“耍”和“要”也不知道被老师罚写过多少次。
习惯了说“秋天的太原是美丽的季节。”硬生生地被老师改过来“太原的秋天”。
还记得以前每次写作文,不管它是哪年哪月发生的事,开头统统是“今天”。结尾不是在忏悔中草草了事,就是在铿锵的决心中收场。后来,才慢慢地理解了叙事、抒情、说明…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曾经,总想不通,为什么好端端的一池子水,被老师不厌其烦地粗管子排出,细管子注入,各种排法各种注法;鸡兔非要养在一个笼子里,数一下脑袋不就知道各几只?却只是告诉腿有几只,算来算去,算得脑仁疼。
月亮为什么有阴晴圆缺?水的变化有哪些?……老师带领我们一步一步探索科学知识。
忘不了周一升旗班骄傲的体验,忘不了校长、辅导员,校会班会上的谆谆教诲。
唐有孟郊写母亲对儿子“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现在,大考小考,老师对学生“考前细细嘱 意恐有不会”。
后来的后来,我们才知道。
道德修养,琴棋书画,跑跳掷操,基础知识,文学素养,数学思维……我们慢慢接受学习,逐步提高升华……是小学老师帮我们插上了翱翔的双翼。
有多少个节假日,领导后勤比平常还忙;有多少个夜晚,班主任被梦中找不到自己的学生惊醒;有多少个老师,放假第一天来到医院打吊瓶……
……
好大一棵树
任你狂风呼
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
有乐也有苦
欢乐你不笑
痛苦你不哭
撒给大地多少绿荫
那是爱的音符
好大一棵树
绿色的祝福
你的胸怀在蓝天
深情藏沃土
……
致敬,小学班主任,每学段每科老师。
致敬,台前幕后的每一位教育人。
致敬,每位教育前辈。
致敬,每位教育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