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我写作动力的是,看了很多作家的人物介绍,人物传记之后,从他们身上带给了我灵感。我就觉得我也可以,就想尝试一下,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李白最开始也不是很好写作,他是从模仿《昭明文选》开启了写作之路,并且仿写了700多篇,《昭明文选》这本书毛主席也爱看。李白写作途中,偶遇一个老婆婆在磨一根铁棒,要磨成绣花针,得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由此他想到自己也能够写出一手好文章的启发。
知道了从仿写开始,这个素材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每天大量的阅读,我除了做人物介绍的笔记,还会去阅读其他的书籍,讲座视频。
知名的谍战类作家麦家,在一次采访中,他就道出了他起步写作的几个经验:
(1)写日记训练文字,训练对文字的情感,与文字的交流。
(2)读书是写作最好的准备。
(3)反复去读,才有写作的动力,模仿去写,写作是模仿出来的。
(4)文无定性,多读书,先学会欣赏,才会创造。
(5)要读经典,经典是经过检验的,教人向善,向上。
(6)写作时心里要有读者。想为读者做些事。
(7)书就是最好的伴侣,至少读50本以上的小说,然后去模仿。
王金海博士教我们如何写自己,日记要写些什么:
第一类,是学习日记。比如你有某一道题不会,你通过各种途径,最终克服困难把它解出来了。你可以把搞懂这道题的整个经过,和关键步骤,在日记中描述和记录下来。
第二类,是读书心得。老师给我们布置的阅读任务,要写读后感,原因是如果读了很多书,不进行输出,不写心得和收获,会很容易忘掉。只有过一遍脑子,才能把书里的内容更好的变成自己的东西,记忆更深刻。
第三类,是特殊经历。比如被老师或同学公开表扬,克服恐惧登上舞台,或者遇到巨大的挫折或失败等等。这些经历都是我们人生宝贵财富,值得被记录下来。
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最最重要的,让我有实践行动抓手的是:锚定时间和空间。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定要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来写作。比如我分析出我的一天的工作,最让我有时间和灵感的是上午9点到10点左右。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是我思路最清晰,也最有灵感的时候。
当然每个人的写作时间都不一样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得出。比如麦家的写作时间是上午,这是他给自己非常苛刻的规定,每天写500字,不多写。如果上午写了1000字,那就下午删掉500字。他说不怕慢,坚持就是快,他还说写作没什么天赋,全靠改出来的。他写《解密》这部作品,反反复复修改、矫正写了十年,这期间被退稿17次。最终在2002年出版,一出版大获成功,一战成名。
童话大王郑渊洁,他每天4:30起床写到6:30,雷打不动。当家人还在睡觉时,他就完成了一天的写作任务,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挪威的森林》作者村上春树, 每天四五点起床,吃完东西立刻写,绝不拖拉,不听音乐,杜绝一切干扰项,给自己硬性规定:规定时间内,每天写10页稿子,每页400字。一写就是40年,成为全球最高产,最畅销作家之一。
科幻小说大师,《三体》《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哄女儿睡后关上房门,专心写作。他在结婚生子后,过上了朝九晚五接送孩子买菜做饭的百姓生活。但是每天的阅读和写作却并没有中断。每天晚上当他把女儿哄睡后,就会静静的关上房门,专心写作。
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散文家林清玄,8岁励志要当一个成功、杰出、伟大的作家,为了实现志向,从三年级开始每天写500字作文,到了中学写1000字,大学写2000字,毕业以后每天写3000字。每天都在写作,有时十几本书同时写,一共写了300本书,成了台湾最高产,获文学奖最多的一位。
《明朝哪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本名叫石悦,他还是公务员。下班后每天写三四个小时,模仿曾国藩的夜不出门:别人问他在上班,哪有时间写作?他回答人只要不干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就会有很多时间,下班后大把的时间。他几乎每天在写,每天写三四个钟头。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叫坚持。
还有我们80后非常熟悉的一个电影明星林青霞,息影后,她用18年写出三本文集,《窗里窗外》《云去云来》《镜前镜后》,文章还被收录进《大学语文》教材。只有高中学历她,现在成了一名作家,67岁时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
她写作的方法是,结交文化界好友,四处拜师,向余光中、林燕妮、张大春虚心求教写作的诀窍,专程到北京拜访季羡林先生。然后通过大量阅读,自己的作品反复修改,可能一篇文章要改四五遍,通过18年的坚持,她就这样神奇的从电影明星转行成为了一名作家。
当然还有很多作家的故事一直在激励着我,像汪曾祺,JK. 罗琳,北猫,鲁迅,海明威等等,他们都影响着我。
加油吧!先开始,再完美,边学边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