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苏东坡被官员告发,说他的诗讽刺新政,有不臣之心,皇帝判苏东坡下狱,听候发落。
“不臣之心”,在旧社会是极大罪名,别说杀头,诛九族都有可能。
全国公认的"文学男神”下狱,有杀头危险,这时各地粉丝都慌了!
太后是苏东坡诗作的忠实爱好者,作为“苏东坡全国粉丝后援会”会长,这时自然无法坐视不理。
一日皇帝面现忧虑难决之色,太后问皇上为什么忧心,神宗道:"最近朝中有人诽谤新政,正在考虑如何处置。”
太后进言道:"难道是苏轼兄弟吗?当初,仁宗皇帝录取苏轼苏辙兄弟时,非常高兴,曾对我说:'轼、辙是难得一见的人才,我录取他们,是为了留与子孙用。'
宋神宗听了母亲的话,心有所感,坚定不可杀苏轼。
各地粉丝们无法和太后互通消息,不知道皇上想法,依旧担忧苏东坡会被杀头。
苏东坡曾在杭州任地方官,爱民如子,当地老百姓对苏东坡的生死尤为关切。
老百姓不能上书,无法可想之下,杭州民众聚在一起,请僧人为苏东坡做了一个多月的消业法会,希望能通过法事,为苏东坡洗去前生罪业,以求他能平安脱险。
苏东坡这时在狱中,也自认这次生死难料。
他与家人约定,给自己送饭时如果送素菜或者肉,便是平安无事,如果是送鱼,便是表明皇帝已经判自己问斩。
这样一个多月,倒也相安无事。可是一天中午,苏东坡亲戚送饭,饭菜中竟然有一道清蒸鲤鱼。
苏轼当下觉得大事不妙,命不久矣,失望之下,写了一首决世诗给弟弟苏辙,诗写的是: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苏东坡就是苏东坡,绝命诗都写得如此有才华。这首诗苏东坡本来托监狱小吏转达给弟弟子由,不过小吏却递给了皇上。
过了两天,苏东坡家人又来送饭,苏东坡失落地问自己是不是被判死罪。家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番解释才知道,原来那天恰好家人有事,托亲戚做饭菜送去。谁想亲戚却不知道“送鱼表示被判死罪”的约定,才闹出这么一桩啼笑皆非的误会。
神宗皇帝后来读到这首诗,见苏轼在诗中对自己全无恨意,又才情动人,更不忍重判苏轼。
苏东坡在狱中关了两个月,判决终于下来,只是被贬黄州,粉丝们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不过经历这一事件,全国粉丝们都心有余悸,对苏轼的行止更为关切。
苏东坡到黄州后,患上眼病,害怕传染其他人,一个月不出门。有人误认为他有重症,后来竟纷纷传苏轼已死。
当时河南许昌有一官员听到此消息,在家俯首顿足痛哭。东坡家贫,官员立刻召弟子门人,准备带金银,去他家吊恤。 有一门人说:“此传闻未经证实,老师冒然前去,似欠妥当。”
河南许昌离黄州不远,官员于是连夜派仆人送信询问。 苏东坡看到书信,大笑,又深感其情谊,复信致谢。其中有句云:
疾病连年,人皆相传为已死。
没过多久,苏东坡与几位客人在江上豪饮,夜归,对着送他回来的众宾客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词: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写得实在太惊艳,宾客们回去争相传颂。第二天,到处都在议论苏东坡昨夜作了一首绝妙好词。
传的人多了,越传越离谱,有人说苏东坡写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后,驾着小船星夜长啸而去,不知所踪。
黄州地方官听到这则消息,信以为真,慌得不行,顾不得去苏东坡家中打听,便带着一群苏东坡粉丝驾几条小船疾发,沿江寻找。
慌慌张张找了一回,也不见踪迹,只好再派人回苏东坡家里看看,来人却见苏东坡在榻上,鼾声如雷。
人们对苏东坡的崇拜,狂热不息。苏东坡晚年离世后,过了几十年,就有人信誓旦旦说自己是苏东坡转世,此后各地不时有人坚称自己是苏东坡转世。
世人对苏东坡之喜爱,可见一斑。宋朝之风雅,足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