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我认为正是情绪管理或者称为精力管理。如果孩子和家长没有良好的情绪,在时间效率上自然大打折扣,很难达到既定目标。
各位家长试着回忆一下是否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尤其在孩子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季”时:考试前为了取得一个“体面”的成绩,家长帮着孩子复习功课,可是突然发现孩子好多知识点都不会,给他讲题也是迷迷糊糊的,不明所以,有的题会做,有的题不会做。通常这个时候,家长们会又焦急又生气。生气的是孩子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去学校都干吗去了?焦急的是考试在即,孩子的掌握情况差成这样,怎么办?家长们很难淡定,就开始训孩子,什么话难听就往孩子身上倒什么话,例如,“就你这样,趁早甭学了,我看你也学不好了,算了吧……”可是,很快家长们就注意到了,挨训之后,孩子就像傻了一样,愣愣地站在那儿,原来能做的题也突然不会做了,学习效率更为低下。
为什么?家长着急,情绪管理不好,负向情绪传染给了孩子。孩子负责感性思维的右脑就会受到负向情绪的影响,当然,与此同时,负责理性思维的左脑在提高效率、进行时间管理优化方面就会受到束缚。
众所周知,我们的行为通常是受情绪支配的。换言之,情绪是我们做事情的驱动力。孩子做事的主动性和效率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如果发动机没有点着,家长就需要在后面推,一边推一边埋怨速度太慢,效率太低。家长是怎么推的呢?用的方法就是讲道理或者不停催促孩子,抱怨孩子做事太慢。时间久了,孩子烦了,做事速度就更慢了。到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有的孩子直接就把汽车的手刹拉上了,不干了,家长再推,就感觉推不动了。
钟思嘉教授的《父母效能培训手册》的著作中也曾指出:“父母亲生气时内心都会出现一些负向想法”,归纳总结为四类
(1)不幸事件: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是很严重、不得了的事情,进而担心孩子将来会如何、如何。
(2)应该、必须:身为父母必须对孩子的行为加以纠正或训斥不可否则孩子难以改过向善。
(3)无法、不能:觉得自己不能放纵孩子,无法忍受孩子犯错。
(4)自责、内疾:觉得孩子的不好行为是自己的无能、没有价值、没有面子。
这些负向的想法就如同看到有行人横穿马路,我们的脚会立刻踩下刹车一样。时间久了,逐步形成自动化思考。这些想法的确会令父母生气只是我们从未想过两个问题:一是情绪的决定权在自己,包括决定自己要不要生气;二是这些想法不合理,合理的想法是孩子在成长中,错误在所难免,它没有什么大不了,我不必非得如何,我可以接受,我也不必自责。”
让我们借着假期审视一下自己,下一期,将会给大家带来案例分析及教养建议,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