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习的过程分为三个部分,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
很多时候我都是一个输入很多而输出太少的人。就像我十二岁读的《红楼梦》原著,那个时候我什么也读不懂,我只知道有书读了,你要让我说原著里写了什么我一个大概也讲不出。我没有理解过书里的内容,也不懂一道茄子要“滚”十二只鸡这有什么好写的。我也不懂要将所看到的知识消化处理让他为己所用。我什么不懂,什么也不会,所以到最后什么也没学会。因为我看完就忘了。
很多时候我都是不会看书的,拿到书就直接翻到正文第一页,然后慢慢看。后来我忘记了从哪里看到的,说:一本书从里面学到一句这话并贯穿终身,就已经很了不起的。很多书里面的内容大多数都会重复的,你一定要学会看目录,看序言,将书的大概内容故事排序了解清楚,就能节省掉很多琢磨细枝末节时间。
对于文中所说的沉没成本以及所应用场景,我姑且将它理解成我做成一件事的心理止损点在哪里,如果说做这件的成本已经超过了我的心理预期太多,未来还会继续,那我应该立即收手,哪怕在里面付出了很多心血,花费了很多时间,也不要恋战。
关于模仿,以前我是敬而远之的,因为他还有一个较为负面的相关词——抄袭。在我所受的教育里面有关抄袭还是比较可耻的,就像期末考试的作弊一样。后来我知道了画家徐悲鸿的山水画是借鉴了民间艺术,又将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里,才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新颖的作画风格。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临摹的地方,比如一篇精美的文章,一首优美的音乐。就像舒尔茨结合那么多咖啡厅的创意才创立了星巴克。将别处的思维、风格加以分析磨合变成自己独具一格的风格,也是一种能力。最后,可怕的其实不是去模仿,可怕的是一直在模仿,从未去超越。
兴趣广泛不是一种错误,错误的是让他一直成为兴趣,而不是技能。小时候看到别人溜冰觉得,哇塞,好厉害啊。后来又看到别人用流畅的英文跟外国人交谈又觉得,哇塞,好羡慕啊。一直在羡慕从未去行动。当然也有开始的时候,比如说滑板,在摔了一跤血流不止后就放弃了。后来长大了,总觉得没有几个技能是没法生存的,于是一会学那个一会学这个,经常胡子眉毛一起抓,反而一个也没有坚持下去,懊糟不已。
最难的是让自己专注在一件事上,断绝其他干扰。限定自己的行动范围,不是让你不去多做尝试而是在几个有把握的方向选择一个,集中力量,单点突破,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