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砸手机事件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单单是在教育界,更是在全社会掀起轩然大波。人们都在思考这究竟是砸手机呢,还是砸教育的锅呢。有人说手机只是通讯工具,怎么能让手机来背教育不利的锅呢?教师完全可以正确引导学生使用通讯工具嘛!而且现在是信息化社会。一机在手,应有尽有,学生完全可以利用手机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量。怎么可以这样简单粗暴对待呢?甚至有人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教师这是破坏他人私有财产,全然没有法律意识。一时间网上骂声滔滔。
作为一名一直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我很想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我认为学生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带手机,从通讯工具的角度来说。
除了白天上课,晚上休息,学生能打电话的时候仅限于课间。因为学校四处都有插卡电话,即使是我们这样的县级中学,学校走廊,各宿舍楼门口也装有多部。学生如果课间给家长打电话很方便。如果觉得打电话的人多,学生不愿意排队,还有另一个选择,找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基本上老师都很乐意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帮助,我的学生就经常找我借电话和家人联系。而且每个班都建有各自的家长微信群,家长可以随时和教师交流了解孩子近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我就经常在群里看到家长要带孩子去理发配眼镜请假的信息。甚至给孩子带牛奶换被子叫学生去门卫室拿的一类的琐碎小事留言。后来和班主任交流时我还笑他们,现在的班主任除了授业解惑还担任着保镖保姆等多个角色,真可以说是多才多艺了!
其二,从接受信息学习的角度来说,手机也不是什么必要的学习工具。
在学校正课上教师讲课,手机根本不可用,即使是自习课一般也有相应科目教师辅导,学生随时可以向教师请教,也可以和身边的小伙伴切磋。完全没有必要舍近求远。至于课外知识,顾名思义,就应该课外去接受,又何必利用校内时间呢?而且网上的信息如汪洋大海,泥沙俱下。谁又能保证孩子接受的都是正能量的信息。我们现在担心的不是孩子没吃的东西,而是孩子会选择什么东西吃的问题。有好多垃圾食品在美丽的包装下,即使我们这些成年人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会选错,更何况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呢?
其实在学校我们也非常注重补充孩子们全方位的营养。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网络节目,我们也时常会向孩子推荐。《中华诗歌大会》《成语大会》我们曾和孩子一起看过好多期,基本都看全了。甚至《奇葩说》我们也挑着看过好多,譬如“一个外星生物蛋是毁灭还是保护”,“有一个可以订制孩子完美人生的按钮你按还是不按”这两期,我们都一起看了。最后按葫芦画瓢我们也开了几次类似的辩论会。他们都玩得很开心,而且也得到了锻炼。想一想这样之后,学生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自己在手机上接受信息,又有没有必要自己在手机上接受课外的不知是否有益的信息呢?
其三、千万不要高估孩子们的自控能力。
即使知道这些,有些家长还是会在孩子的软磨硬泡下乱了分寸,心一软就给了孩子手机。和孩子一再说不可以上课玩手机,孩子也信誓旦旦拍胸脯做保证,绝对不用手机胡闹。可能孩子说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但一旦手机在手,他可能就成了手机的奴隶。
想一想我们这些所谓的大人吧,又有多少定力可以保证自己不受外界的诱惑,就知道做到恰当的使用手机有多难了。
追某个电视剧上了瘾,就差一点了,要不就利用上班时间看了吧?我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时候,谁又不知道上班追剧这是不对的呢?
利用手里的这点权利我可以给我的家人谋点儿私,反正也就一次!我们某些手上有权者,是不是也是这样开始控制不住自己,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呢?
你们都做不到的,就不必奢望十六七的孩子能做到了。
这就是我对学生有没有必要带手机的看法,下面我要说的是砸手机。
砸手机肯定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还真的不用砸手机。作为校方的砸手机行为后果已经可以看见,就没必要“一举成名天下知”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社会也不会弘扬这种做法,哪怕初衷是好的。
而我的一些聪明的班主任同事是这样做的:
他们会在学生一开学的时候把学生的手机收起来代为存放。同时在家长微信群里公示交手机的学生名单,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没上交手机,就在第一时间内告知班主任,然后班主任会没收孩子的手机,等到学生放假那天他们会把手机全部发到学生手里。以便学生和家长联系回家事宜。这中间孩子们随时可以找老师拿手机和家人联系。
只要能制止住孩子玩手机的行为,别因此影响了他的学习就好。条条大路通罗马,我的同事们选的是一条家长学生学校都能接受的路。
即使这样,还会有一些孩子背着家长节衣缩食,用自己的生活费买个手机玩的。可不要对孩子爱玩的心掉以轻心。前几天课上,我就收了一个,他们居然会把厚厚的词典挖个凹槽,手机放进去,书一合,在外面根本看不出来。如果这孩子不是手忙脚乱的合书拿卷子,就漏过去了。
收了怎么办?作为任课教师,我可以选择交给班主任,班主任然后通知家长,由家长带他回家反省。这是大多数班主任最后的底线。
而我还是把这件事压下来了,毕竟回家反省会影响他的听课进度。我只是打电话和他家人联系,要求他家人放假接孩子时找我拿手机。我到现在还记得她家长接电话时惊讶的口气。所以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是说一句,走在和学生斗智斗勇的路上,我们是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