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故事,从很小的时候说起。
从外婆家到自己家的路上,过了马路,转角就有一个很小的书店。每一次刚过马路,我都会挣开妈妈的手,急哄哄地往街角书店刨去,在我够得着的地方,再拿一本故事书。
妈妈说:“要不要买这本?看起来不错。”
我撇撇嘴:“这本买过了。”
妈妈有点不相信:“买过了吗?真的吗?我都没记得。”
我心里不由得嘀咕:妈妈怎么总是不记得呢?书里这些大小人物,可都真真切切地在草原上、花园里、海边、城堡窗台前相遇过,亲身经历的体验,怎么可能会忘记呢?
我出生在一个爱阅读的家庭。
小小的我,仰望着外公一整面墙的书架,经常会升腾起一种不可名状的野心:我想把这里面的书都读完。虽然,我能读得懂的,只是右下角的《伊索寓言》、《希腊语言》、《中国古代科学家》、《三字经》等。外公有些珍藏的大部头,是他特意买回来的,还让外婆为他们缝上了书衣。每当有机会把大部头请出来,褪掉那层书衣,铺陈在专门收拾干净的桌面上,抚摸着纸张的触感,嗅闻着墨香,总有种神圣的感觉。——那是我们爷俩美好的阅读时光。
从小,茶几上、书桌前、床头柜前,都随处散落着各类书籍,一如我们四处散落的思绪。辗转几个地方,我的生活场景也仍然是这样。不一定读,读也不一定读完,只是他们在,就心安。
因着阅读,我在年少时光度过很长一段自由时光。相对脱离了世俗的条条框框,脱离了好事的亲戚们的庸常教条,这样年少时独处的阅读时光,保留了我比较完整的人格生长的空间。在刘墉的笔触里,我同样感受自己青春期时的“叛逆血液”,同时也学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在毕淑敏的《女心理师》中,我意识到有这样一种职业,可以如此深入地走进人的内心,从此暗自立志。也还记得,在阅读《风之影》《失落的密符》的时候,我是要紧紧靠着椅背的,因为在那样恐怖悬疑的氛围里,椅背就是我的胆量。当然也读过饶雪漫、藤井树等人的文字,不然,怎么能支撑持续一整个青春期的粉红情愫。
在阅读空间里,这小孩,还算见过点世面。一直到成年以后,这小孩还是保留了阅读带给她的,略高的心性。
刚参加工作时,去到领导人的家里,我下意识在搜寻的,就是她家里的藏书,环顾四周,发现只有茶几上那几本《读者》《意林》,再没有多了。这不是我想要追随的人,这是当时内心的声音。一个人前人后的高管,说的话,行的事,仍然有经历的重量,但少了阅读与时间杂糅的这道工序,整个人,还是少了点厚度。
曾经很喜欢一个男生,他也知道。唯一一次一起走回家的路上,他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是个俗人,我关心的是柴米油盐。你不一样,你还是有追求的。”我看着那英俊的侧颜,心中万马奔腾:是俗人我也喜欢啊。可我还是没说出这话,说不出来。相处过程中,是能感受那条鸿沟的:他有很好的文笔,但他不阅读。爱阅读的人,多少有点理想主义的,见过了文字世界里的高山仰止,也仍然希望在现实的柴米油盐过得潇潇洒洒的。不读之人,读不懂这种意味。
后来再遇到一个人。夏天,他在20度的图书馆里,一边看着人大出版社的《经济学说史》,一边奋笔疾书,额头间有层层细密的汗珠。走出图书馆,一脸的满足,他说,脑子还热着,要不跟你讲讲经济学的部分。他是真的读出了状态,生活中,遇到任何现象,也都如庖丁解牛一般用他在源头书籍里收获的模型剖析、拆解。——我从心底里佩服这些能读会读爱读之人。
很讽刺的是,在世俗眼光里,还算是个读书人。而实际上,除了文件、邮件,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真正读过一本书。那个时候,思维的泉眼已经逐渐干涸,整个大脑,仿佛就是意义的沙漠。当我又在工作中升腾起不可名状的烦躁时,走进书店,重新呼吸一下湿润的“知识空气”,抚摸书脊,看着鲜活的封面设计,便又觉得“活过来了”。——当人间还有这样一篇意义之海长阳,有这么多可能性去捕获,仍然是值得。
现在,当我有机会重新回到阅读,却有一点怯生生的,是所谓的“近乡情怯”吗?
我想阅读,我爱阅读,但就像面对一个真爱的人一样,承认你就输了,反倒轻巧冷淡些才好。
其实,我挣脱不开的是“比不过”的恐惧。那如果破掉这个屏障,真正钻进“我想要”的本质里呢?我想要的,是什么?
我想要与那些真正有识之士相会,对话。一如几年前一个牛津女孩所言,她只读50岁以上的人的书。畅销书大多,是不值得花时间的。只有那些经过时间提炼的书籍蜜蜡,才值得我们去静静赏析。
我想要的是一堆因阅读聚在一起,站在知识源头的人,热烈与冷峻交织,思维与情感裹挟。我想要的,是一个伴侣,阅读到天明,相视而笑,彼此了然于胸。
再具体一点,当一本书铺陈在眼前,透过这本书,一个又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被推开,看到人性的世界有层次地展开,看到人心的结构,也看到结构空间跳动着的血肉。我是个旁观者,也是个参与者,他们的故事,也让我升腾起极为细密的感觉泡泡。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困惑与痛苦当做蚌壳里的那粒沙,经由阅读体验与时光的锻造,生成一颗颗珍珠。
如果这些珍珠能为他人带去点价值,那我便是一个快乐的养蚌人。
所以,是时候了。那过去的时光又算些什么呢?就当是我在为这件重要的事积蓄勇气吧。
时间的车轮行进到将近30岁,时光旅人如我,有抖不落的包袱与责任。但是呢,希望自己在阅读空间里,变得更纯粹一点。
就像小时候那样,挣脱开羁绊的那只手,兴冲冲地往书店跑。一边跑着,一边期待与书中人物的相遇。
那时的我,听见风吹过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