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微博”还不叫“微博”,而是叫“新浪微博”。
而“微博”本身其实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施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媒体、网络平台。
在2014年的时候,新浪微博打败了腾讯微博、百度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之后,成为国内微博领域的一枝独秀。因此非常不客气地改名为“微博”,并在改名不久高调奔赴纳斯达克。在与当时主要门户网站的微博大战中创造了斐然的战绩。
曾经的辉煌
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形式大多借鉴于美国。
成就了搜狐、网易的门户网站来自于华裔青年杨志远的雅虎神话,而支撑起庞大企鹅帝国的QQ也是三个以色列青年的首创。
所以,不太意外的,微博的灵感来自于风靡至今的美国社交软件twitter。
有点意外的是,新浪微博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第一个带有微博色彩的社交网站叫饭否网,它的创始人叫王兴。没错,就是那个后来创办了美团的王兴。
但后来因网络言论监管,饭否大量删帖、关闭服务器长达一年。
而正是这一年,成就了后来的微博。
2009年8月,看到这一商机的新浪在经过仅仅两个月的筹备后上线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平台。
最初,新浪微博采用的打法就是明星效应。通过邀请当时的流量明星进驻来吸引粉丝从而引流。
据说当时微博热门博主除了李宇春就是李宇春的粉丝,导致微博为了其他内容展示,不得不对李宇春进行长期限流。
而微博现今的流量热度也大多来自于娱乐圈明星,看来是出生时就打上了这样的基因。
凭借名人效应及不断的功能改进,能够实现言论自由的微博迅速形成燎原之势。
2013年,新浪微博实现总收入约6600万美元,注册用户超过5亿。
这么大一个蛋糕,其他大佬们肯定也不会放过。
2010年1月,网易微博开始内测。
2012年,宣布其用户达到了2.6亿,但自此之后,网易微博就很少被提及。直到2014年提醒用户将内容迁移到LOFTER保存,标志网易微博宣告失败。
搜狐微博直接挂靠在搜狐网下,功能较为简单,也在2014年“被放弃”。
新浪微博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腾讯微博。
凡事都要插一杠子的腾讯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新浪一家独大,况且当时的微博已经威胁到QQ的地位。
因此,在2010年5月,腾讯微博也上线了。
为贯彻“万事皆可QQ”的理念,腾讯的打法依然是从QQ引流,并凭借强大的资金优势拉名人。
但当时的腾讯,最大的优势仍然是做社交而不是做内容;并且主导腾讯微博的腾讯网还是太嫩了些,微博在腾讯内部也并不是一个战略优先级最高的项目,导致腾讯微博最终成了一个拿不起也放不下的鸡肋。
直到3Q大战后,微信横空出世,马化腾说,“因为有微信,所以,微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能够打败微博的,永远不会是下一个微博。”
微博的中年危机
打败网易、搜狐、腾讯的新浪微博高调占用“微博”这一专称,在微博领域一骑绝尘。
然而,近年来,随着不同饭圈之间的恶意攻击、用户信息泄露、网络暴力等负面事件频发,微博的用户生态环境饱受诟病,部分用户直接弃用。
28日晚,微博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本季度净营收为4.66亿美元,同比下降4%;归母净利润仅为3380万美元,同比下降77%;活跃用户数连续两年下滑,MAU环比6月减少1100万,DAU环比第二季度末减少500万。意味着依靠第一季度疫情所带来的用户量增长基本被抹平,微博用户数出现停滞甚至下滑。
在内忧未解的情况下,微博还面临抖音、快手、B站等中短视频的冲击,而老对手腾讯家的微信也加入了战斗。
事实上,早在2013年,微博就斥巨资将秒拍、小咖秀、一直播收入囊中,初期表现良好,但离开微博自立门户后就表现平平。
2019年,微博效仿Instagram推出绿洲,并邀请一大帮明星帮忙宣传,但明星热度过后,绿洲又回到沙漠趋于平静。
一计不成,今年7月,微博重启视频号,大力扶持视频内容创作者。
据官方数据:截至11月,开通的微博视频号规模已经超过75万个,其中拥有百万粉丝的视频号超过1.3万个,相比于抖音、快手动辄几千万的关注、几百万的点赞,这一数据显然有些差强人意了。
即便是对标与其同名的微信视频号,无论是创作者数量还是流量导入都望尘莫及。
虽然有内容创作的基因,但微博的优势仍然在于长期积累的娱乐营销能力,对于注重内容创作的短视频领域来说,微博的优势并不明显。
同时,经过几年的发展,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已基本将主播、粉丝、流量瓜分完毕,微博想要通过补贴扶持的形式杀出一条血路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口袋的银子够不够。
11岁的微博,想要通过短视频走出中年危机,似乎有点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