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茶水间的立式冰柜第三层,藏着比纳斯达克指数更精准的健康晴雨表。
当阿康把第五罐红牛塞进部门冰箱时,财务部的王姐正用马克笔在便签纸上画正字 —— 这是她统计「猝死风险值」的独门秘方:每出现一罐功能饮料加一笔,每盒护肝片减少一笔。而今天红牛数量首次超过了速效救心丸。
我的身体是这场资本游戏的 K 线图。
连续三周凌晨改方案,让我开始出现诡异的生理反应:左手握鼠标时会突然抽搐,咽下冰美式时喉管有灼烧感,最可怕的是上周三,我在电梯里盯着 26 层按钮看了足足十秒,死活想不起办公室在几楼。
转机出现在行政部新来的实习生。
这个穿汉服上班的 00 后姑娘,每天午休都在工位摆弄铜秤称草药。某个加班到崩溃的深夜,她突然往我键盘旁放了颗琥珀色糖丸:“试试这个,比你的三倍浓缩咖啡因温柔。”
我赌气嚼碎了那颗 “糖”,尝到枸杞混着山楂的酸甜。
第二天晨会,我竟然在老板说 “品牌矩阵” 时没打哈欠。更神奇的是,熬夜后常有的耳鸣像被按了暂停键。茶水间的秘密清单开始转向:市场部用褪黑素换走行政部的甘草片,设计组用护眼丸置换研发部的茯苓饼。
现在我的通勤包里常备两样东西:
写着 “活着” 二字的咖啡杯
实习生定期投喂的褐色小药丸
上周体检报告出来时,王姐的便签纸刚好写满第十张。她摘下老花镜盯着我的数据单:“转氨酶降了?你该不会偷偷买了商业保险吧?”
我瞥了眼茶水间偷笑的汉服少女,忽然理解了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 —— 当加班成为必修课,打工人的续命智慧,早进化成了茶水间里心照不宣的以物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