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小屁孩们除了学习,事事关心,各种歪点子恶作剧层出不穷,老师们每天忙得飞上天,往往却还是一地鸡毛,劳而无功,让人抓狂。
上午一节课,算是轻松,耳朵却没闲着,听办公室里两个年轻“老父亲”为班上娃各种操碎了心。
小李“粑粑”这段时间焦头烂额,班上某女娃跟男娃对上了眼,闹到班上人尽皆知,闹到双方父母各自护犊,从幕后走到台前,反正都是人家孩子不对。两个母亲都很强势,一个频频电话男娃,威逼利诱,警告威胁,甚至冲到男娃家,邀约私谈。另一个母亲开始低调,近来却绝地反击,周末家中竟搜出一关键物证“小纸条”。只是儿子那问不出个所以然,只能转而询问好脾气的小“李粑粑”,一定要落实“小纸条”的作者就是女娃娃。
敦厚的“李粑粑”平日对孩子就颇为宠爱,批评孩子眼睛都能眯成一条线,常见他招来调皮娃一字排开,轻言细语数落娃的“条条罪证”,娃就在他对面“咯咯咯”地笑,一副“还是你了解我的”欢快样,难免看得人着急上火,给他支招也没用,下次他还是眯着细眼“教育”他的娃。
这次小儿女的“恋情”可把老父亲愁坏了,从班里有风言风语开始,他就对女娃旁敲侧击。老父亲的想法是点到为止,哪料想小儿女如此坚决,这边事没摆平,那边父母又在添砖加瓦,终于火越燒越大。对于强势母亲的要求,他难以拒绝,却又担心处理不当伤了小女孩。昨日听说女娃情绪低落,了无生趣,又耗费了几节课慢慢劝解。我旁边听听也是不易,老父亲把过去现在将来都跟娃一一分析到,不知只会垂泪的女娃到底听进去多少。哎,可怜天下师者心,在这件事情处理上,父母们暴跳如雷,只想着各种强势干预,却很少设身处地顾及孩子的情绪,反思家庭教育的问题,他们怎能理解师者的小心翼翼到底是为了啥!
所以,当今天早晨男娃母亲又在追问“纸条”进展时,李粑粑斟酌再三,才对着那个咄咄逼人的母亲说了“不”,这个决定,于温厚的他而言,堪比危难关头的力挽狂澜。
小吴粑粑这些天也没闲着。自家宝宝还没上幼儿园的他,平日里就像个大孩子,剪着一个“锅盖头”,趿着一双老布鞋,很容易被娃们逗得“哈哈”大笑,腮帮子的酒窝就跟着回旋,当然,也会因一点小事像炸药桶被点燃,训宝宝训得声嘶力竭。好在,他总是对事不对人,疾风暴雨来得快,走得也快,时间长了,狡黠的娃娃们都摸透了他的脾气,还私底下偷偷告诉我--“他就是个孩子”。
“大孩子粑粑”这个学期真没闲着,上课之余就是处理各种“麻烦”:宝宝不交作业,宝宝不守纪律,宝宝魂不守舍……找娃交谈,找家长交流,一言不合,说放脸就敢放脸,即使对着一脸沧桑的家长,该说的话他绝不藏着掖着。话语有时难免刺耳,但话糙理不糙就是这样,几个月下来,从家长到宝宝,对他还是颇为驯服。
“你家这个孩子啊,来学校就是玩的!”这不,才上午第一节,他就把某妈找来了。宝宝最近早早离家,却总是迟到,被他发现跟同班一女娃同进同出,有了那么一点点猫腻。“大孩子粑粑”跟同学走得颇近,宝宝们对他也不隐瞒,所以有了情况他基本都可以知道。
一、二、三……他竹筒倒豆子,干脆利落。妈妈火那个大呀,便对着自家宝一通数落,宝宝自然想要抵赖,吴粑粑索性把女娃招来,又是一通当面对质。好吧,方式难免太过直接,却也少了遮遮掩掩,母亲一通修理,宝宝面红耳赤,估计接下来总得有所收敛。
这还没完,第三节课,某娃回作抄答案,我通报“大孩子粑粑”娃晚上有手机。他立马追着孩子,一定要问出手机是谁的,哪来的。刚才在我这里还一言不发的宝,被他三言两语一训,眼泪鼻涕都下来了。换做我,可能心一软,轻描淡写就来句“下次注意”了,可小吴粑粑还没完,摸出手机,直接打给了男娃粑粑,先询问是否有空,再不急不缓把事情原委道出。娃爸可能还想申辩,吴粑粑气场强大,直接怼了过去,毫不客气指出手机的危害,指出家长对娃的放纵……放下电话,又对着抹眼泪的娃一通语重心长,那模样,就是一个对着不争气弟弟的大哥哥,亦是一个“爱之深责之切”的班主任。
常言道,师者父母心。从事这个职业,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认真尽责”就足够的,毕竟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正在成长的懵懂少年。许多家长孩子不懂教育教学规律,不懂得初中这三年意味着什么,可师者懂。于是,见过太多太多的喜怒哀乐,会让他们不自觉放大自己的作用,总想去力挽狂澜,总想匡扶大厦于将倾,一次又一次,他们不愿轻言放弃,因为较真,难免做出过激之举,明知道不可以惩戒,依然忍不住骂孩子,甚至对着你的孩子举起了手……这所有的一切啊,只是他们太把你的孩子当真了。
其实,老师的作用和医者一样,“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说的是医者,更是师者。师者不敢保证一定能把孩子教育成才,但一直很努力帮助孩子成人。所以,当你孩子的老师对着你不厌其烦,当你想要放弃孩子,孩子的老师却死死拽住孩子,不肯撒手的时候,请你理解一个老师的固执较真,当今世上,可能唯有不多的他们,还愿意相信生命穿过黑暗的向阳。
希望你也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