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果找到改变的阻碍!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天天喊着要减肥,坚持二三天,又继续吃吃喝喝;

背单词学英语,坚持了一周,发现学不会,直接放弃了;

想早睡早起,可是一拿着手机就停不下来……

我就是天天想改变,却不断被折磨,到最后也没有走到目的地。

陈海贤老师用舒适区的角度解释了这些现象

他说“为什么改变这么难?是因为你不了解自己,你在无意识中发展了一套应对机制,而你未曾发现它。改变就等于你要放弃一直在用的机制,重新面对恐惧和焦虑,再获取新的经验。只有重新获取新的经验,心里的大象才不会再走旧路。”


我们需要发现自身的应对机制,才知道如果去改变,为此老师介绍一个工具:心理免疫的X光片。

我也尝试用这个工具,去寻找我那些没有改变的原因。


X光片的第一栏:(我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

每天写作300字


X光片的第二栏:(你正在做哪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

拖延,不到交作业也不下笔


X光片的第三栏:(与目标相反的行为,不这么做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

1、思考很久都不能下笔,浪费很多时间

2、思考过载,容易失眠

3、信息过多,筛选时间长,专注度弱,思绪零碎,得不出结论

4、总是记不住输入内容,情绪低落


X光片的第四栏:(违背目标的行为的背后心理假设)

心理假设:做事不完美,就会带来批评

当我按着步骤罗列出来后,我才发现我的大象最害怕的竟是批评。我想起小时候,我妈特别喜欢用批评方式教育我,比如有的时候,关门力度大了些,我妈就会开始唠叨:“门都被你关坏了,门墙的裂缝就是因为你关门力度大,才会出现的。”当时我特冤,而且这类似的事情发生很多次。

我妈特喜欢挑毛病,久而久之,为了避开她的挑剔,就会预先想好她会骂什么,然后提前把事情做完美,她就没有理由骂人了,我也不会感到冤。

出来工作,我也隐约发现自己无法接受批评,遇到批评就会避开,或者反驳。而且还养成喜欢抠细节,凡事都把事情做足了,才敢交出去。

我一直认为写300字的文章,是一篇不完整文章,所以每次都会想很多,明明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会不约而同会想出更多问题,去寻找一个完美的答案,从而下不了笔。

如果你也遇到想改变的事情,不防用一下“心理免疫X光片”工具,也许会找到你从未想过的答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