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是现状,现状无法改变,就成了不归路吗?
远嫁的姑娘抱怨远嫁代价太大,理由是路途遥远,回家好难;然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无人帮衬,无处诉说;夫妻如果吵架,娘家去不得;父母年纪大,不能时时在眼前尽孝。
姑娘的诸多哀叹在我看来都是一个原因造成的。婚姻中女性在家中是占主导地位还是处于支配位置,取决于女性的经济能力。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家中如果女性没有足够的生存能力,心里永远是空空的,和丈夫对话难免底气不足。没有话语权,伸手向上“要”,时间一长,丈夫轻视,自己也渐渐失去了志气。妻子整日陷入日常琐事,照顾幼儿,又如何有光鲜亮丽的外表?而男性大都是视觉动物,他心里十分清楚妻子的辛劳,却刻意忽视妻子所做的一切,对妻子的臃肿外形和开口索要渐生厌烦。
总之,赚钱能力的不对等或者说当女性放弃工作转而以养家为重心时,女性的悲哀从此拉开了序幕。无尽的烦恼,担忧,吵架频繁登上家庭的舞台。妻子日渐消瘦,日渐枯萎,做丈夫的却少有感恩之心,他们往往不重视全职妈妈的付出,却分外在意妻子的容颜,谈吐愈加土气,抱怨妻子不再温柔如水,抱怨妻子的大手大脚,做丈夫的仿佛从未意识到孩子不仅是妻子的,也时刻需要丈夫的参与。丈夫在家中的经常缺席,代表着婚姻的小船逐渐倾斜……..
所以说,丈夫的不作为或者说冷眼旁观带来了远嫁女儿的心酸。而做妻子的忍让,期盼以家庭和谐为重心,一再丢掉自己曾经的依仗,那么不停退让的最后结局将会使妻子心寒,既而以婚姻触礁收场。
做妻子的,一定要警醒,任何时候以牺牲自己价值为代价的妥协从来得不到期望的回报。所以,一时的迷茫不可怕,怕的是在亲手挖的坑内一直长跪不起,再也找不回昔日的士气!
所有的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远嫁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实力的不同造成的家庭地位不对等。试想,如果女儿经济条件尚可,何妨把父母接到身边来,一解相思之苦!如果经济能力允许,何妨坐坐飞机回娘家?
女子年轻的时候,期待爱情,甘愿为爱情倾心付出;然后进入婚姻,当一切回归柴米油盐的平淡日子,才发现诗情画意只不过是一副安慰剂,诗和远方的背后是意难平的愤懑,是决然而起的清醒,是再次独立的坦然!
愿世间的女子如李子柒,把生活过成诗,把诗到处颂扬,成为一道光照亮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