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初三的时候,曾学过一篇课文,名叫《地下森林断想》。
主要讲的是作者感叹事物的不公,深谷里的树种,在幽暗和沉寂中,一点点发芽生长,长成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 没有阳光眷顾,雨水不为它浇灌,风也不为它停留。
相反,山上的草有阳光的爱护,雨水的青睐,风也与它相伴,但山上的草儿不及地底的森林高。享受着一切却不如森林的草儿啊,只能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居高临下的望着自己脚底的森林讪笑。
作者怫然怒,奋笔疾书道总有一天,地底的森林会长过山上的草,高高的享受阳光。
处于半昏迷状态的我趴在桌子上嘲笑了一下作者可笑的想法,讲课讲的激奋昂扬的语文老师瞥了我一眼,接着问了一个对我而言惹人发笑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是要做草还是树啊?”
“树——”绝大多数人异口同声的回答道,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托儿。
语文老师似乎很满意,欣慰地点了点头,“全都想成为树是吗!”
“我就觉得草挺好。”我十分不合群的声音响起。
班上有好几个同学奇怪的眼神看着我 议论纷纷,那眼神 ,仿佛是努力的地下森林对高自己一截的不劳而获的草的嗤笑。
语文老师的脸黑了一个色号,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盯着我,“你自己都想做一株草了,还有可能成为树吗?”
“我乐意啊,做草挺好的,不用努力就能拥有一切,做树的话拼死拼活一辈子,也只能被别人踩在脚底。”
“你……”语文老师差点儿被我气吐血。
“我猜,作者写这篇文章时,一定觉得自己是树。抱怨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自己那么努力却依旧被那些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人踩在脚底,于是就借地底的树会长过山上的草的头顶这个例子,来表达作者自己'哥虽然现在是个穷屌丝,但总有一天哥会逆袭成高富帅的'的观点。”
即将爆发的语文老师,活生生的把气给咽了下去——毕竟我的成绩在班上是出类拔萃的,摇了摇头,“不可教也。”
“我的解释有问题吗?”
这一问,遭到了班上更多人的厌恶,我环顾了一下四周,皆是那愚蠢的眼神。
“朽木不可雕也。”
下课铃响起。
我知道可能有很多人认为我是故意在和老师抬杠,也有很多人认为我的思想很偏激,更多的是,来自树的蔑视。
这片地底森林,就好比当今社会上的愤青,自认为很努力,很上进,却还是过着不如意的生活。整日日为找工作奔波,算计着怎么过日子,才能买车买房娶老婆,由于他们不满自己的现状,却又无能为力,便只能埋怨社会的漠性,并把矛头指向那些把自己踩在脚底的山上的草。
而山上的草,便是那些不努力就拥有一切的富二代与官二代。他们把地下森林永久踩在脚下。
地底森林的目光太狭隘,只知道山上有草,却忘了山上还有树。而那个高度,自己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的。
公平的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树木本身,就可以长的比草儿高,又怎能怪草儿不努力呢?而地底森林拼命吸收养分,长的郁郁葱葱,仅仅只是生物本能的求生欲望,又怎好意思称的上努力呢?
记住,丑小鸭长成白天鹅的前提是它天生就是天鹅,金子总会发光的前提是你得是金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然而木棒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怎么努力都是无用功,也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不要说我思想太消极,只能怪现实太残酷。
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不要骂我没出息,也不怪我没抱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而我,乐意做一棵草。
当今社会,拼的就是爹妈、关系、酒量、颜值,努力的前提是有人给你机会,而这些机会来源于拼的这些东西。没什么不好说的,这些就是事实。
也就好比那节语文课,那些嘲笑我的树,就算我上课睡觉也比他们认真听课考的高,除了讽刺我几句,也无可奈何。
当然,梦想是要有的,那你呢?想做山上的草还是地底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