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雅境德育团队真是很了不起,年纪轻轻,敢想,敢做,敢拼,敢闯,敢为,在自己的教育教学阵地精耕细作,所耕耘地方已繁花似锦,开出了绚丽的花儿。
今天三位年轻而有才华的班主任,冯静老师,曾婷老师,刘丽芳老师在新教育形式“双减”的背景下,潜心思索,笃力践行。
冯静老师从学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让学生敢兴趣的课堂,让课堂形式丰富多样,提高学生演讲能力,漂亮的板书赏心悦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优化作业布置,布置学生愿意做的作业,喜欢做的作业,个性化作业,这样的作业是需要老师独具匠心的设计呀。让一个班有凝聚力,发展力,最大的窍门就是活动。冯老师设计的活动都是学生喜欢的,愿意参与的,关键是还能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终身发展力。
冯老师还善于借力家校共育,好的教育,一定是我们都在的一起的教育,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共成长,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和环境,是孩子温暖前行的起点,正如张文质老师所说:,真正的教育,应该从孩子的需要出发。
曾婷老师的变与不变,更是抓住了双减核心的要旨,从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出发,用无痕的教育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孩子的自律,自立,自主,自强能力,这是孩子最核心的竞争能力,这是一位多么有站位的年轻班主任。遇到这样的老师,真幸运。
刘丽芳老师是一位温情的好老师,她的眼里有光,这光里,包含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她的言语里有糖,是对生命力的激发与促进,她的心里有爱,更是对生命的成全与点亮,遇到这样的老师,真幸福。
“双减”其实是引导我们回归到教育的原点,回归到教育的基本规律,回归到生命的本身,张文质老师在《尘埃中的教育学》中指出:研究教育最重要的出发点是从研究生命本身出发,而不是从某些理论出发。我们要亲临现场,亲身参与与孩子体验,从土壤里面长出来的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学,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要给与什么。
我们要用“生长”来构建新的课程,回到学生个人,回到具体,回到差异,回到复杂性,回到未知上,甚至还要回到一种更强的自觉上来。生命是可以转化的,只有真正的转化获得自觉才会觉得有意义,才有一种洞见力,这样的动机力,会让我们从自己内心去思考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教育,我们要给孩子带来什么?特别在双减政策下,我们要调整我们的教育思路,教学方法,这些都需要我去好好思考然后付诸实践。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生命本身的敏感。我们要做帮教育,引领学生思考:你未来是谁,未来会成为谁,我都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你,引导学生顺利恢复多元的成长。通过我们的传授、启迪、点化,让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力得到明显提升,学生的生命成长变得更为丰富开阔,学生产生更强烈的生命自足与自觉的意识。
时间的长度,属于爱的深度与精神的高度。任何一件精神性工作的评价,我们总需要由一个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也许拉开一定的时间距离,我们需要寻找到更符合人性,更符合教育规律的评价尺度,才能看到我们的工作价值。
我们静守耕耘自己的教育天地,精心呵护,不求硕果累累,只求过程欢欣愉悦,帮助孩子一点点成长,照亮孩子前行的路,让每一个孩子都已自己的方式闪闪发光。这是孩子最好的生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