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课的核心内容是“文案思维”。这也是写作高手和菜鸟的最大区别。如何从菜鸟晋升为高手?文案思维是必备的一个能力。
说到文案思维,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文案。百度百科释义如下:
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 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从百科的释义可以看出,文案至少要具备两个元素,一是创意性,二是目的性。它是以文字的形式具有创意地表现公司或企业的某种目的,这目的可以是树立品牌形象,也可以是提高产品销量。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什么叫做走心的文案?”有个答案让我印象深刻:
“走心的文案背后,一定有一个牛逼的洞察。”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好的文案至少能引起读者的三重反应:
初次读到时的惊讶:你怎么知道我是这么想的?
再次读到时的共鸣:我也有过这种感觉!
接着就是“惺惺相惜”:只有你最懂我!
可见,优秀的文案有三个特点,一是信息量大,且多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极具煽动性的话语;二是多以形象化、具体化的场景表达来激发读者联想;三是极具创意,让你眼前一亮。
不知道大家对文案工作是否了解,外行人对文案的理解常常陷入两个误区:要么认为文案就是个写字的,只要学过语文就能写;要么认为文案就是文笔好,给个题目就能洋洋洒洒写几千字。真的是这样吗?
我曾从事过一段时间的文案工作,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同事。他们有的认为,“你不就是个写字的吗?汉语谁不会,我也能写!”要不就是“哎呀不就是个产品文案吗?题目在那儿了,你文笔那么好,肯定没问题的!”这两种人都让我非常火大。
如同前面所说,要写好一个走心的文案,首先必须对用户的心理有所洞察,你得了解你的产品要面向什么人,他们的心理是怎样的;其次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把他最隐秘的小心思表现出来,引起他的共鸣;第三才是对文笔的要求,文字精炼,语言流畅。这样写出来的文案才能打动用户,实现目的。
同样的,作为写作者,你想要让自己的文章受读者欢迎,给自己培养一批忠实的粉丝,那必然要具备“文案思维”。把你的文章当作产品,把读者当作你的客户,如何用文字向读者推介你的文章,也就是一个用文案向客户推介产品的过程。
明白了“文案思维”的重要性,再来看看如何写好文案。
1.选题:如何找到最戳用户痛点和兴奋点的话题?
动笔写文章之前,我们必须要明确主题。
主题和标题不一样,主题是指我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观点,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而标题,显而易见,就是文章开头标明主要内容的简短语句。主题和定位一脉相承,需要通过文章的内容来体现,而标题通常是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体现。可见,主题的范围远远大于标题。不过现在出现了很多“标题党”,“文题不符”的文章也越来越多。
如何确定一个主题呢?这就需要我们找准自己的定位,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不断深挖。如果你定位在写“热点”,那么就需要时刻关注当下的热点话题,薛之谦的年度大戏、“娘娘”孙俪的新剧等,选定一个角度,进行深挖,表达自己的观点;若你定位在“读书”,那就需要关注出版界的新书、好书,或是经典重读,找一个新颖的角度,落笔成文。
如果不知道写什么选题,可以找几个小伙伴一起组成小组,问问大家想看什么,集思广益,利用群众的智慧,这样确定出来的选题一般都不会太差。
2.搜索:如何搜集资料以及整合分析资料?
与过去查资料动辄就需要在图书馆窝上一天想必,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搜集资料早不是什么难事儿了,难的是如何将成千上万的信息进行过滤、分类和取舍,最终找到对自己写文章有用的材料。
查找资料的途径就不多说了,知名网站诸如知乎,微博,得到,饭团,豆瓣,喜马拉雅,简书,今日头条等等,不用担心找不到资料。
除了利用网络,原始的读书,仍然是获取资料的一个重要手段。
那么,资料搜集足够多了,如何取舍呢?有六个原则:
①取亲历,舍传闻:亲身经历的自然比凭空虚构的更容易描述,也更容易取信于读者
②取新弃旧:人类的天性就喜新厌旧,具有时效性的才被称之为“新闻”,过了那个时效性就没有人感兴趣了
③取小弃大:以身边的小人物故事入手,既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也不至于显得假大空
④取少弃多:行文贵在简洁啊,一句话能说明的事儿就不要用一段话,一个事例能阐述的道理就不要用两个,否则会显得累赘而啰嗦
⑤取实,不取空:用具体的案例来打动读者,而不要用空泛的说理来说服读者;描述一个能让读者身临其境的场景,比铺陈一大段道理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⑥取深,不取浅:行文要有思想深度,而不是泛泛而谈(但这“深度”不是指生僻得无法理解)
现在,主题确定了,材料也收集得差不多了,可以动笔写文章了吗?当然可以。
不过,如何确定一篇文章的架构,使文章逻辑性更强?如何给这些材料谋篇布局,使得材料使用得恰到好处呢?
下一篇问你解答。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