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一件事:“把人生当作一种责任,一个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称为活着。他很快意识到,进入”现实和理想的世界“的最佳途径就是新闻业。
-----题记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美国《时代周刊》创始人亨利·卢斯的一生,他是一个传统媒体行业的颠覆者,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等待着被世界改变的人,一种是改变世界的人,亨利卢斯显然属于后者,以最能概括他人生信仰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题记,在卢斯自己的人生地图里,他把“责任”二字作为他的人生信条,在他的世界里对于“责任”二字的维度理解更多地落在“如何去让自己的价值能够帮助到更多人”的层面上。
这种对于“责任”的不同维度理解,与他早期在中国的童年经历有关,童年时期的他与父亲住在中国的山东地区,给卢斯心里最大的落差在于他家与外界的居住环境之间强烈的差别,在他住的家里是个与世隔绝的大院子,院子里鸟语花香,但是出门在外就是一片贫瘠,这种强烈的落差在他心理播下了“改善世界”的种子,这颗种子也被卢斯后面更名为“责任”。
一个人的小成功或许只要自己努力点,搭配着些许运气的参与就可实现,但是一个人的大成功那就必须需要时代的潮流推波助澜;
亨利卢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归根为以下几点:
1. 他创新的创造了“时代体”这种文体来报道新闻
时代周刊创办初期,只有他与他的合伙人布里顿哈登两人,别的出版社都拥有强大的记者团队,但是当时的新闻呈现的方式都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实事报道,于是他们就从其他杂志那边扒下新闻,进行改写,这种改写的呈现方式就是把新闻字数严格控制在400字以内,具有幽默夸张语言的“时代体”。
2. 技术的跟随
亨利卢斯是个敢于尝试的人,有什么新技术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尝试的,从一开始的铜版纸印刷到后面的图片杂志,敢于尝试的他总是能够享受到每一次技术所带来的红利。
3. 观念上的创新
亨利卢斯创办的《时代周刊》,到后面的《财富》,《生活》与《体育画报》,都是采取新闻加评论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每一篇的新闻都附有强烈个人的色彩,这与传统媒体显著地区分开来,虽然在内容上可能会有失客观,但是加深了读者的脑海印象里的“新闻符号”。
4. 更新频率的创新
在当时其他杂志还是月更的形式的时候,时代周刊就率先实行周更的频率,这与当时美国不断发展所带来中产阶级的崛起,这批群体对知识信息的渴望,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周更这种方式又助推了亨利卢斯的成功。
5. 筛选机制的创新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时代周刊》承担着从海量信息中选取最值得看的信息筛选出来,帮助用户节省时间。
仔细看待上面5大因素,其中技术上的创新,以及更新频率上的创新,筛选机制的创新都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助推了他取得现如今的巨大成就。
从卢斯的一生历程以及《时代周刊》所取得的成就因素来看,人这白驹过隙的一生,要想证明自己活过,就需要学会去承担责任,这个责任小到对自己负责,让自己珍惜这短暂的一生,大到想着如何去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当你能够帮助足够多的人的时候,财富也就会源源不断地向你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