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第3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曾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本书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1988)
1.体验标准,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
2.操作标准,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
3.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
(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
郭念峰于1986年在《临床心理学概论》中提出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2.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3.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经常处在紊乱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都可以说他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4.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
5.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往往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
6.康复能力,是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康复水平高的人恢复的较快。
7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绪的表达,思维方向和思维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而来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自控程度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8.自信心,一个人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个标准。
9.社会交往,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10.环境适应能力。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一个人能否很快的采取各种办法去适应,并以此保持心理平衡,往往标志着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健康水平。
三,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一),概念区分
1.心理正常: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说不含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
2.心理不正常,就是变态心理学中说的心理异常,指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
3.心理健康,4.心理不健康。
(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从静态的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他在某一时段里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
从动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对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它涵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
归纳:
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
(三)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1.一般心理问题
2.严重心理问题,
3.神经症性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