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诗词漫谈

中国自古以来神话传说颇多,四大爱情神话更是脍炙人口。孟姜女触长城、梁祝化蝶、董永和七仙女,还有源自星辰的牛郎织女。而七夕与诗词的渊源比其他三个传说都融合得更深。

一、七夕传说的演变

早在《诗经·小雅·大东》中即有“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的诗句,时方中夜,天河灿然有光,织女星自卯时到酉时每个时辰移动一次,共七次,看似辛劳却不能织成布帛纹章。牵牛星高挂在天河之南,与织女星隔岸相对,只是徒有其名,也不能用来驾驶车箱奔驰来往。由此可以窥见,在这时的牵牛织女只是两颗星辰的名字。为什么后来却成为了爱情的象征呢?这和它们独特的星象是分不开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太平御览》卷六引《大象列星图》:“河鼓三星在牵牛北,主军鼓,盖天子三将军也……昔传牵牛织女七月七日相见者,则此是也。故,《尔雅》云‘河鼓谓之牵牛’。”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史记》中记载:“三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焦林大斗记》:“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

《大戴礼记·夏小正》记载说:“七月,……初昏,织女正东向。”织女星为全天第五大亮星,一年中大多数的月份都看得见,非常引人注目。“织女正东向”的意思是指由织女星东边两颗较暗的星星形成的开口朝东敞开。那么,东方是什么呢?黄昏的夜空,在织女的东南方,在灿烂银河的东岸,不是别的,就是那颗让织女朝思暮想的牵牛星。夜空中银河直贯南北、织女高悬天顶、牛女相映成辉的景观给老祖宗们留下了奇丽美妙的想象空间。

到了汉代,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得到了发展。西汉刘安《淮南子》曾提到织女:“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俶真训》卷二),但这里的“织女”还只是泛指“仙女”而已,尚未赋予织女嫁牵牛或思恋牵牛的特殊内涵。东汉班固《西都赋》有“昆明之池上有二石人,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的记载,才将牵牛、织女联系在一起,似乎可以视为牵牛、织女爱情传说的起源,但是想象成份不足,其故事情节亦不完整,显得极为单薄。东汉学者应劭《风俗通》逸文中有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髡”是古代剃发的刑罚,为架桥让织女渡河,喜鹊的头上都没了毛,已经为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七夕诗歌

东汉时期的《古诗十九首》中第十首写道: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诗以织女伫候在那里的洁素明媚来表现牵牛在深远冷烟迷离处,“擢”在这里,简单理解就是“出”,但此字本身可组成“擢秀”与“擢颖”,以它再连接纤纤与素手,就别有味道。邈远迢迢,可眼前又偏偏是河水浅浅清盈,这距离就成了悲怆。最后的“脉脉不得语”已经为情事留出了空间。此时织女的悲戚成了感怀主体,她也就被赋予了身份——或者是西王母的女儿或者是外孙女。为什么加入西王母这个背景?因为传说中她生了七仙女,七月初七她要下凡,她掌管着天上人间生死。在牛郎织女故事成形前,其实七夕迎接的是她。这首诗中十句之中,有六句用了叠音词,使得诗的语言质朴而又清丽,凸显了两星相对相视的景象,并且借咏牵牛织女隔河相望却不能相会,喻写人世青年男女爱情的间隔。

曹丕《燕歌行》中诗云:“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而在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对牵牛和织女的人性化描写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为牛郎织女相会铺平了道路。《洛神赋》中云:“叹匏瓜之无匹,咏牵牛之独处。”《九咏》中有“临回风兮浮汉渚,目牵牛兮眺织女。交有际兮会有期,嗟痛吾兮来不时。”南北朝时南朝民歌《华山轰》中唱道:隔津叹,牵牛语织女,离徊益河汉。抒写了牛郎织女遥隔银河,可望不可及的爱恋痛苦,与《古诗十九首》一脉相承。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传说已由天上的两颗星辰,加上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奇妙幻想,形成了完整的牛郎织女故事。任昉编写的《述异记》中记载了牛郎织女爱情的缘由始末:“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一夜,渡河一会。”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织女当渡河……’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兄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一去后三千年当还。’明旦果失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牵牛郎’。”

七夕在南北朝时期逐渐演变成为了重要节庆。《孔雀东南飞》里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这里的初七就是指七月七,已经成为女人们的节日。南朝庚肩吾《奉使江州舟中七夕》诗中记有:“九江逢七夕,初弦值早秋。”《荆楚岁时记》有“七月七日,世谓织女牵牛聚会之日,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的记载。书中还记载了此刻流传的淳朴民俗:“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输(即黄铜)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即小蜘蛛)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晋人周处《风土记》记载:“七月七日,其夜洒扫庭除,露施几筵,设酒脯实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河鼓(即牵牛)、织女。”并说如见天空有奕奕白气或光耀五色,即为二星相会之征候,人们可拜求,或乞富,或乞寿,或乞子,但不得兼求,大约三年内可得。这个时期,南朝柳恽即有《七夕穿针诗》,刘令娴有《答唐娘七夕穿针诗》,梁简文帝萧纲有《七夕穿针诗》,摹写七夕风俗。

三、唐诗中的七夕

隋唐五代时期的七夕诗作俯拾皆是,是当时的热门题材。

《他乡七夕》—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势,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向斗牛。

这是作者在他乡旅馆夜宿,恰逢七夕有感。孟浩然早年苦学,40岁到长安应试,以诗获名,然未曾及第。此后在江淮吴越各地漫游,所写诗篇多归隐意,此诗由天及地,通篇有家园之思,给予了七夕思乡怀远的意象。

《牵年织女》—杜甫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竟难候,此事终蒙胧。

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逢。

…………

这首诗作于大历元年(即公元7 6 6年,)当时杜甫初到夔地(今重庆奉节),遭际与心境颇不平坦。诗慨叹两星相隔那么远,一夜之间就要相会,简直太难了,谁也没有见过,而自身机遇难求,何尝不与两星难逢类似。

李商隐共写过五首咏“七夕”诗,其中以写《辛未七夕》最为有名: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首联以“七夕”兴感,说牵牛、织女佳期难逢,一个“好”字颇有嘲讽之意。两星处在“碧落银河”之畔本可随时相会,却非要“金风玉霞”之时才能一聚,更有质问之意。颈联写牵牛、织女两星隔河伫望,翘首以盼,相思之态可谓细腻传神。尾联以“乞巧”风俗作结,相传“七夕”之时,乌鹊成桥以渡织女,这天晚上,家家妇女结扎彩色丝线,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院,向织女乞求智巧,若有蜘蛛在瓜果上织网,即以为得“巧”。织女渡河,本应酬谢乌鹊,却将智巧传于蜘蛛,岂不令人费解?诗以反问收结,更显得风情摇曳。

《七夕》—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良宵一刻,温情软语,倾诉着漫长时日带给各自的刻骨相思和离别哀怨,这短暂的团聚,尽管也有一丝慰藉,但留在内心深处更多的则是绵绵无尽的相思和难以忍耐的孤寂。欢娱与哀怨,别离与期待,全在这“七夕”之夜由牵牛、织女咀嚼。“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诗人用凄婉的笔触发出感慨,对牵牛、织女的几许欢情和终年离恨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在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唐明皇与杨贵妃在特定时刻的互许承诺,缱绻缠绵之情,细致入微。

杜牧的七夕诗颇为别致: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天上宫阙关防重重,不能轻易通过,牛郎织女难以相逢,暗指人间关山远隔,别易会难。杜牧在《秋夕》写道: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面对着银烛和秋月辉映着的清冷画屏,寂寞的少女(少妇)无聊地拿起轻纱小扇扑赶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坐在夜凉如水的台阶上仰望天上的牵牛织女星,没有一字道孤寂,然而寂寞已经深入骨髓。杜牧写作此诗时候,所处大唐政权已日趋没落。他少年登第,怀着济世安邦的大抱负,却不能施展才华,满腔雄心付诸东流。

此外,唐代关于七夕的风俗诗也很多。隋时薛道衡《豫章行》写道:“当学织女嫁牵牛,莫学姐娥叛夫婿。”歌颂牛郎织女的忠贞爱情。唐代林杰《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五代后周时和凝《宫词》“阑珊星斗合珠光,七夕宫嫔乞巧忙”。五代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乞巧楼》记载了唐玄宗时宫廷内乞巧的盛况:“帝与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时宫女辈陈瓜花酒馔,列于庭中,,求恩于牵牛、织女星也。又各捉蜘蛛于小合中,至晓开视, 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宫中以棉站成楼股,高百尺,上可以乘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士民之家皆效之”。

如此盛行的乞巧之风,也为诗词创作提供了描写对象和素材。唐人林杰有《乞巧》诗,最有代表性的当数祖咏的《七夕》: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把闺中女子的乞巧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权德舆有《七夕》两首及《七夕见与诸孙题乞巧文》,罗隐《七夕》有“香帐簇成排窈窕, 金针穿罢拜婵娟”句, 写民间女子乞巧的情形;而同题的另外一诗则云“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 写牛女难得相聚,卿卿我我之时没得心情向人间送巧。唐彦谦《七夕》则云“而予愿乞天孙巧,五色纫针补衮衣”, 借乞巧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

乞巧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七夕风俗为“曝衣”。汉崔寔《四民月令》: “七月七日… …曝经书及衣裳,习俗然也”。这一习俗,同样进入文人的创作视野,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重要题材。杜甫《牵牛织女》诗有“曝衣遍天下”之句, 沈佺期有《七夕曝衣篇》,写唐代宫廷女子的曝衣,尽显皇家奢靡气派。李贺《七夕》诗有“鹊辞穿线月, 花入曝衣楼”,写乞巧、曝衣的风俗。李商隐《七夕偶题》言“明朝晒犊鼻, 方信阮家贫”,借曝衣风俗,以阮咸家贫之事自喻。此外,宋祁《七夕二首》之一、王沂孙的《锦堂春》(桂嫩传香)及清人方观的《七夕》等,也都写到曝衣的风俗。虽然这些诗词的重点不在于对这一风俗的描写,但也可侧面表现出七夕风俗。

四、宋代的七夕诗词

到了宋代,经济繁盛,七夕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柳永《二郎神·七夕》)

南国。都会繁盛,依然似昔。聚翠羽明珠三市满,楼观涌、参差金碧。乞巧处、家家追乐事,争要做、丰年七夕。愿明年强健,百姓欢娱,还如今日。(张孝祥《二郎神·七夕》)

七夕节,南国都会,琳琅满目的华丽事物,家家户户乞巧宴赏,百姓欢娱,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安乐康阜的七夕节日图。

何妨翠烟深处,佳丽拥缯筵,斗巧嬉游。是向夕、穿针竞立,香霭飞浮。(曹勋《忆吹箫七夕》)

青翠树木花草环绕的绣楼上,年轻的女子身着美丽的服饰,摆设好丰富的宴席,一起兴高采烈地斗巧嬉闹。面对着苍穹中的牵牛织女星,穿针引线比赛乞巧,周围霭霭的烟气缭绕,带着她们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企盼轻轻袅袅升浮到空中。其情其境真是如诗如画,让人不胜神往。

再如赵师侠的《鹊桥仙·丁巳七夕》:

明河风细,鹊桥云淡,秋入庭梧先坠。摩孩罗荷叶伞儿轻,总排列、双双对对。

花瓜应节,蛛丝卜巧,望月穿针楼外。不知谁见女儿忙,谩多少、人间欢会。

晴朗的环宇,银河在此夜分外明亮,小孩子拿着荷叶仿效摩罗孩儿正玩的高兴。乞巧楼上,瓜果陈列,姑娘们虔诚地拜月乞巧,欢乐而又温馨。凡此种种,都是描绘七夕之时民间女子忙着拜月乞巧的欢乐场面。

七夕是属于爱情的,牛郎织女长久的分离,肝肠寸断的相思,翘首盼望中终于等来一天的相聚,而后又是漫漫无期的等待,其唯有蕴藉涵永的词才能诠释出这样的荡气回肠和心曲百结。长久的等待只为今日的一见,销魂的喜悦激荡身心:“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朱淑真《鹊桥仙·七夕》)。然而,“别恨长长欢计短”(欧阳修《渔家傲》),一见之后又是漫长的等待,摧心裂肺的分离之痛使天地再次蒙上绵长的离别之愁:“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行云过尽星河烂。炉烟未断蛛丝满。想得两眉颦。停针忆远人。

河桥知有路。不解留郎住。天上隔年期。人间长别离。

又:

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

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陈师道的两首《菩萨蛮》摹写银河灿烂的七夕夜,袅袅的炉烟静静地升腾起迷蒙的烟雾,乞巧楼上的人忽然停下针线,修眉拧蹙在一起。这样美好欢乐的晚上,是什么惹起了她的忧愁?原来是相会的牛郎织女让她想起尚流浪在外的丈夫。天上的神仙在漫漫的等待中,终于等来了一年一度的相聚,而人间的恋人仍旧是长久的分离。人间的女子知道路途,却不知道怎么留住丈夫;天上的神仙尽管“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但可以隔河远远相望,然而人间的万水千山阻隔了夫妻彼此的眺望,看到的永远是漫漫长路,等的也是一个遥不可知的归期。这样心酸的爱情和柔肠百结的相思,让多少闺阁女子衣带渐宽,“人比黄花瘦”!两首词通过天上人间两种分离和相聚的对比,形象地刻画了人间为相思而痛苦的女子形象,唱出了千古思妇的心声。

清·黄苏《蓼园词选》中说:“凡咏古题,须独出心裁。”夏闰庵云:“七夕之词最难作,宋人赋此者,佳作极少,惟少游一词可观。”这首可观的词就是秦观的《鹊桥仙》,独辟蹊径,翻得好力气。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别出机杼,使牵牛、织女这一古老的爱情题材焕发出更为动人的光彩,大大拓展了这一题材的意蕴与境界。词从“纤云弄巧”起笔,初秋的夜晚,凉风习习,轻舒薄云,变幻着柔姿,好似是为牵牛、织女相会而化弄的新巧的花样。一个“弄”字,赋予了人情,平添了韵味,不由得让人联想起织女灵巧的双手,传说天上的云霞就是心慧手巧的织女织出的锦绣,《迢迢牵牛星》中不是有“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诗句吗?仿佛能想象出织女在为相会作准备。“飞星传恨”,牵牛、织女终年不得相会,“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自然是望眼欲穿,离恨无尽,那飞逝的流星好似被他们的相思感动,宁愿化为灰烬,也要奔走相告,为这对有情人传递别恨离愁,传递心心相印的情愫。“银汉迢迢暗度”,词从“纤云”写至“飞星”,至此方引出牛女相会的主题,天河无边将两个有情人阻隔两岸。一个“暗”字,隐含着天帝对男女恋情监视之严。尽管这样,牛女依然悄悄接近。“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风玉露”从李商隐的“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化来。金风,即秋风。玉露,即白露,牛郎、织女只在这金风玉露的时节(七夕)得以相聚一次。但正如欧阳修《七夕》诗云:“莫云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织女每年还能同牛郎见上一面,那独守空闺的女子何时才能与千里万里之外的游子相见,何况更多的是生死未卜,归期渺茫。王或庵云:“相隔一水,尚不可即,况万余里哉?”故有“便胜却人间无数”一语。

下阕“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正面写牛、女相会。“柔情似水”由寇准《江南春》(其二):“日落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化来,牛、女相会,柔情万种,情意绵绵,互倾哀曲,悠悠两心,恰似那浩渺的天河之水,说不尽,道不完。他们尽情沉浸在这片刻的幸福之中,以宽慰那日日夜夜的思念,却是“乍见翻疑梦”,对这突来的幸福,他们反而猜疑是一场迷离之梦呢?“忍顾鹊桥归路”,“七夕”佳期,瞬间即逝,如同梦幻泡影,转眼即赋别离。一个“忍”字,千回百转,无限酸辛,将难舍之情,无言之痛,刻画得既真切细腻又入木三分。鹊儿行将飞远,归路即将断绝。匆匆话别,怎么忍心回顾那踽踽独返的身影呢?正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明人李攀龙云:“相逢胜人间,会心之语。两情不在朝暮,破格之谈。七夕歌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少游此词谓‘两情若是久长’二句最能醒人心目。”(《草堂诗馀隽》卷三)。秦观一反别情哀怨,一语道破爱情的真谛。两句一出,真是词以句佳,句开词境,可谓化平庸为神奇。但我以为,词的最后一句并非是词人要赞美牛郎织女的忠贞爱情。通读全词,可以看出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安慰,以乐笔写哀,更深一层传达出相思的悲哀痛苦。“罗异果,炷名熏。纫针捻线漫纷纷。蓬莱底事回车处,暗想当年钿合分”(郭英祥《鹧鸪天·戊辰七夕》),多少世间女子乞巧祈求的不但是精巧的手艺,美满的爱情才是她们的愿望。

七夕是女儿节,所以女性看七夕的视野又有不同。

《行香子》—李清照

草际鸣蛰,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

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搓来,浮搓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七夕本是一个热闹喧哗的节日,然而作者远离尘嚣,独自一人仰望苍弯,俯视大地,脑际浮现出双星相会的传说,由此而联想到自己夫妻分离的愁恨。上片前三句就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这样的感情。在那离离的草丛中,蟋蟀在不停地鸣叫着,梧桐叶子也出其不意地坠落下来,使人惊感秋天来临之迅速。作者孤独地面对此景,转念一想,今夜正是双星相会又相别之期,人间天上,都充满着浓重的离别之恨。这是与节日的欢乐气氛极其不相称的,但又与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传说符合,而且与作者的感情一致。晋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搓来去,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搓上,多资粮,乘槎而去。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故乘槎指传说中的天河边牛郎渡河。牛郎织女即使坐上筏子,来往于星河,但关锁千重,还是不得相见。人间的事,也是如此,分别以后,因为种种阻碍,别离后很难相逢。下片仍是谈双星之事,其中隐含着作者主观的看法。双星一年一度在鹊桥相会,旋即又告分别。暂时的相会只能增添离别的愁苦。“牵牛”以下几句,是凝想之际,天上时而晴好,时而下雨,时而起风,使她联想起这莫不是短暂的相会就快要结束了,双星正在离别之际的情况吧。风风雨雨,说明他们相逢之不易,相别之伤感,由此也使作者对牛郎织女悲欢离合无限同情,亦为自己相思不得相见而感叹不已。

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恩爱,故此离别之后相思沉重,然而朱淑真婚姻生活极不如意,所以她的感受又与李清照截然不同。朱淑真在《断肠诗》集中有两首诗写七夕。

《七夕口占》

三秋灵匹此宵期,万古传闻果是非?

免俗未能还自笑,金针乞得巧丝归。

历来咏七夕诗,或着眼于风光风情,或着眼于双星际遇,都建立在相信传说的基础上。此诗则对双星传说之有无提出了怀疑,蹊径独辟,出语殊俗。三秋,谓秋季三个月,即整个秋季。灵匹,专指双星。起句叙说长久以来,人世间都认定在整个秋天中,惟七夕这个夜晚是牛女相会之期。对此,诗人却发问道:“万古传闻果是非?”这亘古相沿的传说,究竟是是,还是非?是有,还是无?人们因遭际不同,每临七夕便会生出不同思绪。从运思出语老到来看,此诗当非朱淑真少女时代作品;而她嫁后生活不如意,遇到七夕这样与爱情有关的节日,不由自主地发出疑问,神仙也有伴侣么?一年就只有七夕相会吗?难道天上人间都没有美好的婚姻?……诗的疑问冲击了历来七夕吟咏的思维与审美定势,显示了作者思路的广阔和才情的活跃,是全诗出色的一笔。“是非”一词意义模糊,可解作是,不是;有,没有;对不对,合理不合理,怎么解读都是对的。朱淑真自知所提疑问不可穷语,传说不可推翻,而疑问之深层问题在四句诗中又无法展开,于是第三句便又兜转回来。“未能”“免俗”,自己疑问是疑问了,但行动上还是跟着传说与风俗走,只因为自己也希望获得美满的爱情,所以未能免俗。末句是“俗”字的具体化,和大家一样作乞巧的嬉戏,彩缕穿针,得巧而归。从全诗看,前二句见出其理性之明晰,思想深层有着波涛涌动;后二句见出其感情上的随俗从众,见出其性格的通达宽和,有着女性的柔婉。在构局与手法上,它突兀而起,又辄转辄收;先以叙述带出议论,再以议论带出描述,变化波俏,纵挽迅捷。再看朱淑真的这首《七夕》诗:

拜月亭前梧叶稀,穿针楼上觉秋迟。

天孙正好贪欢笑,哪得工夫赐巧丝。

本诗反映了诗人思想和生活的另一个侧面。朱淑真的丈夫庸庸无能,不能和她心灵相通,互相唱和,寂寞的精神世界令诗人自怜自嘲自叹,织女一年中尚有一夕欢笑,而自己却连一夕欢愉也难得。所以诗人借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为题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美满夫妻生活的渴望。“天孙正好贪欢笑”一句可谓之是全诗的重心,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流露,尤其是一个“贪”字用得妙不可言,可谓之“诗眼”,这个“贪”字大胆而不放纵,含蓄中露真情,把织女的夫妇恩爱写得淋流尽致,把诗人的渴望心情表达得清晰透彻。传说七月初七鹊桥会,织女牛郎相逢,民间的姑娘媳妇们也在这个时候乞巧,诗人借此生化,反其意而用之:秋天来了,梧桐的叶子也渐飘零,月亮也更皎洁了,人们由于盼望着七月七日的到来而感到时光过得太慢,但那正是织女一年中难得团圆的一天,说不尽的卿卿我我,享不完的男欢女爱,她还怎么能顾得上为民间送巧呢?这正与唐人罗隐的“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不谋而合。尽管这一夕欢笑未免来得太晚,去得太急,但在诗人看来,那是多么值得羡慕和留恋哪,因为那是真情所在。言此而即彼,流露出诗人对夫妻天伦的深深向往和苦苦思恋。全诗妙在不言情而情深,不诉苦而苦多,不话己而喻己,发自肺腑,令人深思。

五、元明清的七夕诗词

唐宋以后,古典文学重心逐渐转向戏剧小说,但咏叹七夕的优美词句仍然层出不穷。在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你若是到七月七,那其间乞巧的将你做一家儿燕喜,你可更显神通百事依随。”在乔吉《金钱记》第二折中,更有传情的描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袱筵。”如此歌唱人间的美景。明代和清代,七夕乞巧活动愈多,愈广泛。

当时人们在庭院或花园里设祭拜双星的供案,在月下秉烛焚香,并默默祷告自己的心愿。明人沈榜《宛署杂记》中还有这样的记载:“七月七日,民间有女家各以碗水暴日下,令女自投小针泛之水下,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褪,因以卜女之巧。”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说:“七夕前数日,种麦于小瓦器,为牵牛星之神,谓之`五生盆’……街市卖巧果,人家设宴,儿女对银河拜,咸为乞巧。”在东南沿海等地,双星又衍变成七娘会。历代民间尚有“水上浮”、“种谷板”、“乞双七水”、“听私语”、“接牛女泪”等风俗。于是明代诗人谢境《四喜记·巧夕宫筵》中说:

时当七夕,鹊渡银河。

天上人间,良宵第一。

把七夕誉为天上人间第一良宵的诗句,不仅是千百年来对此佳节的公正评价,更是对美好情感的热切呼唤。明朝人陆采企盼着“若得鹊桥通一渡,管教织女会牛郎。”(《怀香记·相思露意》)清朝人周亮工更呼唤着“未能控鹤分麟脯,愿见牵牛渡鹊梁。”(《己丑伶怀东斋中分得麻姑降蔡经家)这些已成为对天上人间美好生活的衷心祝愿了。

明清以来的梨园的戏剧界,每值七夕,必隆重推出《鹊桥会》或昆曲《长生殿》。清末以来又多演《天河配》,称之为“应景戏”。川剧传统剧目《柳荫记》让祝英台唱出这样的词句:“弟也曾鹊桥高架,银河等候,哪见你牛郎来会织女星。”以此点拨迟钝的梁山伯。

鹊桥仙·七夕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叮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台城路·塞外七夕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两眉愁聚。待归踏榆花,那里才诉。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

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有两首关于七夕的词,七夕夜,牛郎织女尚且要团聚,而词人却和爱妻天各一方。此时此景,怎能不引起无限的愁思,所以词人笔下的牛郎织女相思,以及想象中他们相会的情景,都揉合了诗人自身的生活体验。纳兰性德通过想象,把真挚浓烈的情感凝结于美丽哀婉的神话传说之中,把自身夫妻相别之恨、相思之苦推及于天下离散的有情人,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语言鲜明生动,无论是描景、写情、用典、叙事,皆如清水芙蓉,清新自然,毫无雕饰痕迹。

七夕传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体系,随着其流传日益广泛,影响也日益扩大。其中的很多意象逐渐为人们熟知,这些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自有其独特意义。但是我们在同情牛郎织女一年才能见一次面的时候,却不要忘记中国文化还有一句话“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西游记》第31回,黄袍怪下界,将唐僧变成老虎。之后,孙悟空战败黄袍怪,上天查问。之后,孙悟空向宝象国国王介绍情况说:“玉帝查得他四卯不到,下界十三日,就是十三年了,盖天上一日,下界一年”。第83回孙悟空入无底洞寻老鼠精,发现有托塔李天王的牌位。孙悟空大怒,带着李天王牌位上天庭告状。李天王说自己并无女儿在下界作乱,双方发生争执。太白金星出来打圆场说:“你两个只管在御前折辨,反复不已,我说天上一日,下界就是一年。这一年之间,那妖精把你师父陷在洞中,莫说成亲,若有个喜花下儿子,也生了一个小和尚儿,却不误了大事?”孙悟空听太白金星如此说,才忍下怒气,带李天王下界捉妖。东晋虞喜在穆帝永和年间(345年一356年)作的《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弈,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寥寥数语,把人物、事物、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简练的文字中,又含藏丰富的意味,让人回味无穷,遐想不已,所以后人有诗说“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牛郎织女看似年年只能见一次面,实则天天相见,我们且不必为他们担心,还是快快乐乐的过自己的七夕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0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8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2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72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2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7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8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3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45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