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都可以抽象化为增量和存量。比如小米系列产品,核心是小米手机,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是为存量;小米之家是围绕场景化设计的小米生态系统,销售小米手环或行李箱等,这是增量。无印良品也是这个打法,存量攻占心智;增量夺取利润。所不同的是,它的变量跨越了地域,在空间上拓展了半径,优化了存变量的资源配置。
个人发展也是如此,存量就是你安身立命的护城河,主业所在。假如你的身份是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显而易见就是你的存量;横向延伸的可能是你的增量,例如演讲沟通能力。如果你通过刻意练习,凭借演讲而让全国的受众都认可你的英语演讲能力,就在空间上极大地放大了个人价值,个体获取的报酬自然翻倍。所以说,个人的职业发展不要局限于线性思维,如果在现有职务上没有晋升空间,就要学会在增量上突围,借助平台和跨越地域空间放大变量的效应。就业的选择也不要框定一线城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借助这个思路,再来谈谈如何通过自媒体打造自品牌。个人的成功和商业取胜之道有相似之道。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产品,思考这个产品的主要功能,运用存量思维建立自品牌的基石。你专业的方向,就是初始存量。这个存量掷地有声,在积蓄阶段就要逼自己在专业领域里优秀到不容忽视,不要满足于一时的成就。
举个例子:秋叶PPT,一个擅长制作PPT的高校老师。他以这个存量带动其它增量(职业教育)野蛮生长,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且乘搭了自媒体的高速快车,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粉丝,以内容创业,在社会上和高校群体中构建了自身影响力。积蓄存量,扩展增量,当个体一旦存量和变量形成正循环模式,就如同构建了贝索斯所言的“飞轮效应”,不再依附平台和体制的力量而飞速成长。
然而,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大势。我们多数人享受的是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发展的经济复利,打造你的飞轮效应更需要的是异于常人的艰辛付出, 审时度势。
Move on, don't set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