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的《冰鉴》是其识人用人的毕生经验之总结,从人的骨相、面相讲到精炁(是的,其实道家讲的炁是这个炁,不是气)神、到情态声音,皆有归类,是现在人相学的入门书籍。
有意思的是凡涉及相学(比如流传广泛的麻衣、柳庄),都是讲一些人的细节,《冰鉴》也不例外,与FBI的微表情、读心术等,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处。
比如相学中讲识人的种种话,“一身精神,具乎两目”(出自冰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出自无常经)、“口乃心之门户”(出自鬼谷子)、“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出自吕氏春秋)(想了一下还是写全吧。)
而FBI系类书籍就有阐述过人类的眼睛会说话,微小的肢体动作透露出一个人是否说谎,手脚的细节表达透露出爱意等这些理论。
看似中国的识人之术和西方的心理学应用研究有很多巧妙契合的地方,但无一例外不是讲的细节。因为细节是最无法隐藏的,情绪的波动实际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比如说谎的时候心跳会加速、血压会升高,这个是无法抗衡的生理反应,也是测谎仪的原理,而由内而外表现在外就成了眼神的闪躲、面色奇怪的红润、甚至于肩膀微抬等细小的动作。而爱一个人因为由爬虫脑支配感情,会分泌多巴胺和肾上腺素,人类会体验到快乐、幸福等诸多情绪,也会因为激素的分泌而紧张,这时候的人眼睛是有光的、手心会微微冒汗、甚至连心脏都有异样的感觉。
从眼神、体态变化、肢体动作、乃至声音的波动都会表现出一个人的情绪,而这些表情往往是下意识的。
所以观人,就是于幽微之处窥见一个人的本质,因为那短短0点几秒的细小动作,于细致观察家眼中是藏不住的,也正是这些小细节暴露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曾文正公流传《冰鉴》,以我猜测可能希望更多伯乐学会这套相人用人之术,进而挖掘出更多的千里马。
而他的用人理念就是“要以衡才不拘格,论事不求敬细,无因寸朽而弃抱达,无施数罟以失巨鳞。”(大概的意思就是人无完人,要学会用人所长,而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短处)做到量才器使,重用有德有才、忠诚不阿的人,而去掉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的阴谋家。
正如曾文正公所说:“秦棘不除,则兰蕙减色;害马不去,则骐骥短气。”(可能现在很多公司劣币驱逐良币都是没看曾国藩的缘故,嗯……)
所以,细节之处见真章,幽微之处见人性。
猫爷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